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校资讯 >

人大语文改革引热议 大学语文怎样减负增效(2)

2013-12-02 11:12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教师表示:母语教育过程要延展到整个本科四年

  大学汉语课由必修调整为选修,并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弱化了母语教育。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贺阳教授看来,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关键并不在于大学汉语或大学语文课是否开设以及如何开设,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把母语能力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目标之一。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统一。本着这个原则,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都可以通过相应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相应的课业要求,兼顾母语教育,更何况像中国文学名著赏析、中国古代经典研读这样的通识课程,本身就可以算是一种母语教育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朱子辉认为,对大学汉语,要给它“减负降压”。这一次人大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所引起的巨大的社会反响,其实也正反映了国人对这门“普通课程”所持有的“并不普通的心态”!需要反思的并不是大学汉语这门课程,而是我们自己!大学语文已从“必选”课程,纳入到“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教育的系统课程中。大学语文终于去除了它身上的一切重负与虚荣,回归原本那个普普通通的自己!

  作为一个既担任专业课又讲授公共课的教师,历史学院教授刘后滨表示,以往大学汉语必修课程承担过多的功能和使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校这次调整大学汉语课程设置,主要是更加强调因材施教,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化的需求。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