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教育改革”号角,将首要矛头指向“一考定终身”的招生考试制度,引发外媒广泛关注。英国路透社曾以“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令人恐惧的高考”为题对中国高考进行报道,报道认为,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后,能否进入大学只由一次考试的发挥决定,所有影响考试的偶然因素都成了“考试毒药”。
记者梳理各国高考制度发现,中国的教改方向有迹可循:如日本,不看1次的成绩,设立多次统考,取最佳一次成绩;韩国,不看1分之差,将分数划分成九等,避免考生因1分落榜;而在澳大利亚,考试不看1天的发挥,设立100多门考试科目,学生自己选择参考项目,并突出平时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美国著名教育专家艾米·莱兹伯格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广纳贤才,美国不以成绩论英雄,而中国教改正向这个方向发展,值得称道。他建议称,中国应鼓励高校发展自己的评估系统,而非靠分数定命运。
三中全会《决定》提到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经验借鉴
日本·不看1次成绩
设立多次统考选择最佳成绩
与中国相似,日本考试招生制度中也存在着“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在日本,上大学不难,但是上好大学却很难。目前,日本私立大学的数量远远超过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约占大学总数的80%。但是,日本最好的名牌大学几乎都是国立的。所以,要想上好大学就要经过激烈的竞争。
另外,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特别是名牌大学学历。一个人拥有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的好坏和薪水高低。这种文化使得日本的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考试地狱”之称。
然而正是这样的竞争环境,也造就了日本“一考定终身”的悲剧时常发生。据了解,日本从1990年开始实施名为“大学入学中心考试”的全国统考。考试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根据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高中教学大纲》命题,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的考试并不分文理科。
一些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临场发挥不好,使得许多学子在全国统考中失去机会,也因此埋没许多的人才。因此,也有意见表示,应该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