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各个年代读书成本盘点 教育成本上升令人发指(2)

2013-09-06 12:30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教育成本上升的令人发指,一边是“老孩子”们的集体怀旧。而即将步入大学和在校大学生则纷纷表示,不能以偏概全,而且不是自己花的多,实在是生活成本太高。

  “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考前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近来,网上流传的“高考成本变化示意图”,勾起了几代人对于高考的回忆。记者分别采访了5个年代的高考家庭,除了高考成本逐年递增外,精神压力也在逐年增加。

  70年代:借书比借钱难

  高考成本:几乎为零

  高先生,1978年参加高考,基本没有高考成本。

  “30多年了,要说高考成本,在我看来是没有的。”高先生回忆说。

  “1978年,我在安庆石化上班,是一个学徒工。参加高考,只是想多读些书,没有通过考试改变生活的想法,所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当时抱着的想法是,考不上也没关系,反正自己还有一份工作。”

  “厂里不允许上班时看书,所以都得等到晚上才能看书。”

  然而,对于上世纪70年代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学习时间的不足自己还能克服,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复习资料的匮乏。

  “1977年恢复高考,恢复高考第一年的考生基本上没有复习资料,我1978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复习资料匮乏的情况也没有缓解多少,那时,我手上只有一些老的教科书,没有复习资料。”

  “1978年,高考考生手里的复习资料都很少,基本上没有全套的,普遍的做法是大家在一起凑一套复习资料,不过即使这样,找别人借一套复习资料也很难,借书比借钱都难。”

  “每个人都在恶补,复习资料借给别人,自己就没资料复习了,所以每份复习资料都是宝贝。”

  “为了解决复习资料不足的问题,我们只能先借来资料手抄,所以那时的复习资料大多是手抄本。不过,手抄对记忆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想想,也是那一本本手抄本帮助我考上大学的。”

  80年代:买一个西瓜奖励自己

  高考成本:60元左右

  梁先生,1983年参加高考,高考成本60元左右。

  “1983年参加高考那年,周围还没有辅导班,由于我是一个住校生,所以住宿、伙食是最大的支出。我记得那时候,每个月回家的时候,父亲给我10块钱,这些钱包括了住宿费和伙食费,加在一起的话,高考最后一个学期花销在60元左右。”

  一个月10块钱封顶,并没有因为高考的临近而有所改变,“那时候,我的饮食起居没有出现什么变化,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梁先生参加高考的时候,高考已经引起了部分家长(微博)的关注。“我们班有60多个学生,高考的时候,有20多个同学的家长守在校门口,虽然我家里没来人,不过这么多家长赶到学校,还是让我感觉到这次考试的不寻常。”

  “那时候,高考还是在7月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后一门应该是英语。走出考场的时候,天很热,我一个人去瓜摊买了个西瓜,也没找刀,直接一拳敲开坐在路边就吃了起来,很甜。”

  “那个西瓜算是给自己结束高考的奖励,我还记得买那个西瓜花了五角钱。”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