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36载变迁:我们用高考“致青春”(图)(5)

2013-06-07 13:49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家族故事】放弃二本,出国留学

  1988年,陈辉的儿子陈超出生。

  陈超该上小学了,此时的陈辉和妻子两人从单位离职下海。“经过考虑、商量,我们决定由爷爷奶奶带着,把他放在麓山国际寄宿学校,全脱、双语、学的知识面广。”

  从此,陈超开始有了广泛的爱好。“高考那年,我感觉他没有压力,我们两个也没有给他压力。”陈辉说,录取率这么高,他成绩又不差,读个稍好点的大学不成问题。

  高三给陈超请了家教,一对一补习弱势科目;在高考前最后两个月,陈辉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每个星期回家,都会给陈超补充营养。

  2006年,陈超考上二本,挑了几所学校后,觉得不能满足自己的爱好。“志愿书都没有填,直接报考托福。没多久,就收到了国外大学的通知书。”陈辉说,现在儿子深造读研。

  2010年代,就业困难 死磕名校

  “就业却依旧是个大问题,今年全国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就业。”

  受就业难影响,出国读书人数依旧很多。而随着录取率的大增,考生们瞄准的都是重点本科,减少毕业后就业压力。为考个好学校,不少家庭都当做一场跨年之战。

  【家族故事】妈妈,别担心

  6月6日下午五点多,长沙市七中考点外汇集了一大批刚刚看完考点的学生,陈嘉朋友的女儿、周南中学艺考生陈小云就是其中之一。“从高二下期就开始备考了,大大小小的考试少说不下几十次,复习两轮,但心里特别紧张。”陈小云表示。

  最近的模拟考,陈小云考了420多分,对于艺考生来说分数不低。但陈小云很忐忑:“去年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分数线是400多分,今年还不知道!”

  陈小云每天早上6点多起来复习,常熬到凌晨一两点,试卷都做不完。

  谈起7日的高考,陪陈小云看考场的母亲感慨:“怎么受得住,才18岁,每天超过18个小时的学习!”前段时间,母亲天天拎着汤菜往学校送。但最后,小云怎么也不让送了。

  “她越送,我压力越大,晚上都睡不着。”闲谈中,陈小云始终抓着一份语文复习资料,“明天第一堂考语文,希望作文不要太难。”

  陈母心疼地看着女儿说:“高二到现在瘦了好多斤,压力大啊,虽说现在扩招,录取率高,但像中央美院这样的学校,考起来还是很难的。”陈母说,“现在找工作挺难,只有考上名校才有希望找个好工作。”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