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故事】奋战到凌晨:补品+太阳神
资料、试卷、培训班、营养品、考试……
这些成了当时就读长沙市一中的陈辉侄子陈嘉的记忆,“试卷每天都能发四五张,本校印的,黄冈、北京的。”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30分下晚自习,再去学校组织的培训班恶补,这是高二的作息。高三冲刺,晚休都要到凌晨一点。
累了、困了就喝家里买的太阳神等各类营养品,每晚还喝些红枣汤养神。陈嘉记不起喝过多少营养补品。
高强度的学习背后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但陈嘉不同,他有两个榜样,一个是1977年考上湖大的叔叔,另一个就是同样考入湖大的哥哥。陈嘉对自己说:一定要考入湖大的土木工程系!
一定要上!哪怕复读!
1998年7月。“我是理科,7日考语文、物理,8日考数学、化学,9日考英语。3+2,不考政治。”
6日早,陈嘉与同学去长沙市第四中学看考场。考前,陈嘉做了两手准备,参加了当时的成人高考,并考上了湖大的电子信息系。所以开考当天,陈嘉并不紧张。
相比陈嘉,其他的同学没这么轻松。陈嘉当时的同学几乎都把高考当做他们唯一的出路,“考不上再复读,再考不上再复读。一定要上大学。”
估分填志愿,险中取胜
说起当年填志愿,陈嘉说当时捏了一把冷汗。“估分数填志愿,我最后电话查分是510分,达二本线,估分时多估了十多分。还好,影响不大。”
不少同学没陈嘉这么幸运,班上考得很好的一个同学实际分数超过了复旦大学,但少估20多分,最终去了华中理工大。
受叔叔和哥哥的影响,陈嘉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填了土木工程系。
陈嘉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虽非最理想的湖大,但能上二本和最想读的土木工程系,他很满足。“当时,本科加上专科,录取率还不超过50%。当时已经有自费了,土木工程一年是5000元左右。”
毕业后,陈嘉进入衡阳市电力局工作,班上其他同学也陆续找到了工作,“当时就业率是95%,专业对口率近九成。”
2000年代,大众教育 选择多样
“2000年代录取率不断走高,独生子女多,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家里条件好,越来越多学生被送到国外接受教育。”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多学东西,能力全面提高,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眼高手低。姜正国说,国内就业形势、竞争太过激烈也是出国原因之一。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