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国杀’悬了?”这样的疑问,源自近日教育部召开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这个会议,是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会上,教育部出了狠招:与《指导意见》有明显不一致做法的试点高校,2014年将退出试点高校范围。
那么,这个《指导意见》到底对自主招生做了怎样的规定?2014年,自主招生会不会变?
仅是学业突出的学生
不再是自主招生的生源主体
至2012年,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已达到90所。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显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10.7万人。
走过10年,自主招生的高校纷纷结盟,为圈生源划定地盘。“三国杀”,被人称作小高考:考试选拔内容、给学生的负担,与高考无二。
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2012年1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首先明确了自主招生的主要对象: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仅是学业突出的学生,不再作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生源主体。因为,这部分学生,可通过高考渠道拿到录取资格。
相应地,选拔方式将与目标一致。凡能证明确有某方面特长或潜质的学生,可直接进入面试环节,无需参加笔试。试点高校确有必要进行相关学科笔试的,原则上一门、不超两门,主要考查考生学科特长基础。面试,则以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主。
而这一选拔前提是:试点高校在对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定位的基础上,再制定针对不同学科特长学生的考核办法。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