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校资讯 >

纺织服装高校资讯,纺织服装高校行情,纺织服装高校动态,纺织服装(6)

2012-08-06 21:0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标签:

  • 2012-08-06

    南通醋酸纤维五期增资扩建工程投产

    7月30日,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五期增资扩建工程建成投产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南纤五期工程建成投产后,丝束、醋片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万吨和17.5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醋纤丝束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60亿元,利税增加30%以上;同时,随着丝束柔性化、烟气脱硝、废水除磷、中水回用等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南纤工艺装备技术水平、能耗物耗水平、实物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等综合竞争能力将跃升世界同行领先水平,成为真正的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世界级醋纤丝束生产企业,将为南通地方经济发展,为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987年一期工程动工以来,南纤历经四期建设,成为中国醋纤工业重要生产基地。2010年,五期增资扩建工程开工,总投资18.26亿元,包括年产3万吨丝束、年产4.5万吨醋片装置等。与前四期工程不同的是,五期工程所有装置同时开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边生产边建设,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南纤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科学、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装置建设任务,创下了工程建设“安全零事故”的新纪录和国内外同行同类装置建设的最快速度。国家局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负责人,南通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了投产仪式。

    标签:

  • 2012-08-06

    绍兴成功上马国内首条海藻纤维生产线

    海带、海苔等海藻除了食用,还能做什么?绍兴一家纺企给出新答案:做成纤维。记者获悉,浙江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上马国内首条海藻纤维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作医用敷料。据悉,这是国内纺织行业首个与海洋经济战略相关的项目。“生产海藻纤维的工艺流程是先从海带等海藻中提取一种叫海藻酸钠的物质,然后加入其他物质沉淀出海藻酸钙。再通过技术手段,做成海藻纤维,最终成为无纺布。”浙江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绍兴蓝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鹏告诉记者,去年3月,他们从武汉纺织大学引进该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实验成果产业化。“首条生产线于今年初在柯桥投产,年产能力可达500吨。”“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采用我们的海藻纤维生产医用敷料,反响很好。接下来,我们将尽快添置无纺布生产设备,向市场提供终端产品。”林鹏表示。“海藻纤维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因此做成医用敷料后,可比普通的棉质材料更快收敛伤口,缩短痊愈时间。”浙江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荣根表示,因为亲肤,他们还打算将海藻纤维做成服装面料,用于生产婴幼儿服装、女性内衣以及面膜等。同时因为高度阻燃,还可以用于制作消防服等特殊用途服装。“中国海藻资源丰富,包括浙江在内,所有沿海城市的海藻储量都很巨大。而且还跟海洋经济战略密切相关,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发展海藻纤维项目前景十分广阔。”中国纺织材料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表示,可喜的是,绍兴纺企最先跨出了这一步。(绍兴日报)

    标签:

  • 2012-08-06

    打折时间提前 服装行业库存阴霾难散

    李先生(化名)做服装20年,今年的光景着实不好:“大家都只敢订两三个月的短单,去年则是半年单。今年的销量下降了20%左右。”他一直在问,现在哪行景气:“真想转行。去年这个时候连衣裙已经卖了12万件,今年才卖2万件;原来做一版,跟一版,追一版,一做就是1500件,现在只敢做一版,500件都卖不完。不少服装小厂库存都达到了8000-10000件,去年高峰时只有2000件;往年一般是7月15日放假,今年提早休息了。”高库存的阴霾笼罩着纺织服装的整个产业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纺织厂谨慎生产、服装厂谨慎下单、销售市场谨慎进货,造成了全行业性的恐慌性紧缩。紧缩之下,消费市场愈发疲软,形成恶性循环。”李先生说。尽管官方PMI数据显示,产成品库存在连续两个月攀升之后,7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订单继续在50%以下,价格大幅下降。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分析:“库存已经成为拖累经济反弹的重要因素。这一轮库存增长从2010年下半年政策收紧开始一直到目前还未结束。由于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去库存压力,这就限制了企业未来扩充产能的意愿及能力,这可以解释为何近期的信贷需求如此虚弱,对货币政策就意味着边际效用的降低。”炎夏犹寒西单商场的顾客稀少,显得冷清。服装区域,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降价促销。锐步全场五折;新思路部分三折、李宁满100元返35。商场一家品牌运动服的李姓销售员告诉记者,现在本来也算不上服装销售旺季,再加上许多商家的货物库存量都比较大,所以打折是正常的,不打折才不正常。无论是一线品牌,或是国内的二、三线品牌,都在使各种法子打折促销,有些品牌甚至低至两折。上述销售人员说,今年的折扣不仅比往年高很多,而且打折的时间也提前了。以前都是临近换季才开始搞促销活动的,但现在炎夏才开始,就已经打着换季大优惠的口号来吸引消费者了。“服装库存高企在行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李先生说现在的局面是,一线品牌商的库存与销售比,普遍达到6:1,其零售单店的销售额也至少下滑10%,情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糟糕。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纺织、服装、皮毛业85家上市公司合计存货达731.72亿元,比上年一季度的623.23亿元增加了108.49亿元,同比增长17.4%。2011年,多数纺企库存高企的同时,由于订单的萎缩,使得过多的库存难以消化。在2011年创出了711.03亿元的高存货后,2012年,纺织服装业的存货不但没有消化掉,反而高于2011年的存货,增至731.72亿元。产销两不旺的背景下,服纺行业“赊账”经营的模式,显得举步维艰,“三角债”使得企业随时面临资金断裂的危机。“去年上半年货款能回来90%,今年还没影子”,李先生说,“不得已,我向银行借款200万,仅利息一年就要17万。”原因去年开始,国内许多服装企业的库存似乎一下子集中爆发,“库存阴霾”究竟从何而来?“好不容易熬过了金融海啸,却又遇到欧债危机。”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指出,人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使得近两年服装企业的经营环境“风云突变”。一些服装企业今年的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大量囤货被迫转为内销,加上经济不景气、消费相对疲弱又造成了大量库存积压。汪前进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产品库存的周转变慢,既占用了运营流动资金,又导致企业无法更新产品,而没有新品就没办法吸引到更多的顾客,业绩就会严重下滑,从而加剧资金周转困境,甚至最终致使整个经营陷入绝境。此外,中国大多数服装企业都采用“订货会”的供应模式,提前半年至一年生产产品,且主要依赖下游分销商而不是消费者提供市场信息,企业对消费形势的判断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过于乐观,产品产量远远大于市场实际消化量。休闲、运动服装等属于大众快速消费品,一旦过季就会快速贬值。而且,服装企业的特性是要不断地推出新品,无法先清理完存货再重新投入生产。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充生产,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库存“越滚越大”。除去内外环境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李先生说:“在服装行业跑马圈地的阶段,渠道扩张速度决定了企业的收入增长,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很多公司采取了加盟为主,直营为辅的运作模式,加盟店要使用这个服装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5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特许费(订货折扣率相应不同),最终销售收入的25%归加盟商。以这种模式来实现销售渠道的扩张,效果立竿见影,美邦专卖店初期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发展。与开店速度相对应的,多数加盟商与服装公司的经营合同中,有一条每年业绩增长的硬性规定。李先生说:“每个季度都有订货指标,远远超出门店所能消化的程度。如果少订点,就会被告知要移交代理权。”“库存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一旦出现库存问题,短期内将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相对来说,库存需要保持在总资产的5%以下才能有限控制其恶化,但是中国大多服装企业的库存与该数字都相差甚远。”旺前进说。电商突围?企业陷入了“去库存”和打折“抛货”的漩涡,各大品牌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促销打折活动以消化库存,有的品牌甚至连新品都在打折。一些企业在处理高库存问题上,主要是靠打折促销来解决,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可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这并不是长久的发展之策。汪前进指出,促销让利只能救急,从长远来看,加强产品创新设计、降低同质化、建立精细的库存控制流程,才能令企业“卖一挣一”而非“买一赠一”。去库存的另一个方式,就是让企业又爱又恨的电商渠道。无底线的价格战让企业有时候不得不以近乎于零的利润来快速推货,成为一种“断尾求生”的不得已之举。以安踏的今年某新款休闲男鞋为例,在实体店卖239元,而在天猫商城,团购价则为155元,相当于打了对折。361度年报显示,公司将重点拓展电子商务,并已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代理,在淘宝网销售鞋服产品。李宁、安踏和匹克也都曾在年报中提到,要继续加强电子商务渠道建设,以适应当下的消费需求,应对高库存的情况。环球鞋网数据显示,以中国运动品牌基地福建泉州为例,目前已有近七成鞋服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去年,安踏的电商销售额为1.6亿元,特步1.2亿元,鸿星尔克1亿元,乔丹为5000万元。旺前进说:“中国大部分服装企业做电商,不是为了建设网络品牌,而是增加一个去化的渠道。若长期以此为目标,进行价格厮杀,对品牌的伤害会非常大。”“如果控制不好,电商渠道反而更容易造成库存。”他说,以电商品牌凡客诚品为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时,凡客的总库存量高达14.45亿元,几乎是其2011年销售额的一半。凡客这类服装电商品牌,靠的就是低价来争抢线下市场,当出现滞销款式时,很难再像线下品牌那样靠大折扣促销来消化库存。(经济观察报)


  •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