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经验 >

高考记忆:不同年代参加高考的考生(3)

2013-06-07 09:22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考大学是唯一出路

  70后出生的孙女士1991年参加高考。早在参加高考之前,她的母亲就经常对她说,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考大学就是唯一的出路。孙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把高考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节点,只有冲过这个独木桥你才能获得宽广平坦的未来。

  孙女士所读的集宁一中是自治区的重点中学,当年高考之前的日日夜夜她至今难忘。每人桌上都堆着厚厚的书,人人手里一瓶清凉油。因为自习室只开放到晚上11点,有的学生为了能够继续复习,在管理员清空教室之后,又悄悄地顺着树爬到二楼的自习室继续复习。有的学生,一次次高考,一次次落榜,甚至有人一考就是八年。而每年临近考试的时候,总会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或者精神崩溃而放弃高考。

  孙女士回忆,当时他们班里有一名来自四子王旗的学生,从高考之前一个月开始,几乎每天都是和衣而睡。他偶尔和周围的同学讲起自己的家庭,说起父母和妹妹为他做了多么大的牺牲就是为了他能够考上大学。每当谈起这些,他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就没法活了!”

  “高考结束的当天,大家玩疯了。学生们在楼上撕书,扔书。晚上,一群人从城市的东边走到西边,没有目的地,就是聊天,大声唱歌,发泄几年来淤积的情绪。”21年过去了,孙女士对那一天依然记忆犹新。

  靠实力还靠运气

  孙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高考填报志愿采用的是估分填报。也就是在分数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估测,然后根据估分成绩来填报大学。比起如今,当初考大学报志愿甚至有些押宝的气息。运气好了,也许分数不高也能进入名校;倒霉了,就是考上高分也会名落孙山。孙女士说,因为父母都是老师,看到他们那么辛苦,所以当时她最不愿意上的就是师范类学校。于是,她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武汉的一所财经类大学。尽管成绩超出一本线30多分,但她的运气却不好。那一年这所学校正好扎堆儿,最终孙女士被内蒙古大学补录。而那名来自四子王旗的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或许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专科。同样发挥不正常的还有当时的班长,他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这所学校被同学们戏称为“鸟专”。后来,这位“鸟专”毕业生成为了一名中学校长。

  如今,孙女士和她的同学们都已有了家庭和事业,但高考留给他们的绝不仅仅是回忆。孙女士说,毕业后的很多年,她还会梦到高考,梦里的试卷很模糊,一道题目也看不清。高考对孙女士乃至这一代的考生影响有多大,仅仅一个梦或许无法表达。但倘若这个梦经常出现,甚至很多人都有类似感受,那么它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巧合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受访者都曾有过相似的梦,在他们的生活中一再重现,甚至包括记者自己。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