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经验 >

2013年高考:正视“一模”焦虑 重新找回安全感(3)

2013-04-08 08:3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以下几个方法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焦虑情绪”和它的积极作用,与考生共同排除焦虑的影响。

  接受“焦虑”的存在

  “焦虑”是对自己预期中的、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情绪反应。当一些对我们很有价值的东西处于危险中时,焦虑就开始了。心理学讲的克服焦虑,指的是能带着焦虑生活,绝不意味着要戒除焦虑。因为焦虑是我们内心重要的“信号灯”,它除了增加心理压力以外,还有一个很积极的作用:它让我们最终认识到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并帮助我们找到挽回的办法。在高三,无论对于考生还是父母来说,“接受焦虑的存在”是比“消灭焦虑”更正确的决定。

  焦虑是用来面对的

  有些考生在“一模”临近时能够感觉到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但为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尽量忽视这些不安焦躁的情绪;还有一些考生选择逃避和放弃。要知道,无论压抑还是逃避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引发新的焦虑。

  既然焦虑是内心的信号灯,考生倒是要问问自己:“我这么焦虑到底是在担心什么?是学科知识还是临场发挥?是别人的评价还是自己的未来?我所担心的是人力可控的还是完全不可控的?”找到焦虑的源头,才能更有效地规划接下来的60天。60天还能做不少事,越早面对这些对考生越有利。

  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以上问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考生的很多想法是有误区的,父母可以在谈话时讲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急于说服孩子。因为父母的倾听可以帮考生缓解焦虑,考生在倾诉时也能更客观、理性地思考自己的困惑。考生逐渐冷静下来之后,会反思父母的态度和观点。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