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类报道:表面看来很积极向上的考生会被一次模拟考试彻底打垮,无法参加高考;本来很听话踏实的学生竟然和老师发生冲突。这些看似“离奇”的高三事件背后有着同样的诱因——“焦虑”情绪。
焦虑是高三考生很常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会表现为“焦急、不安”的状态,还有很多不易察觉的表现方式。
表现一:努力学习型
“一模”临近,有些考生会自然地紧张起来,变得爱学习,自觉地减少休息和娱乐,经常独自趴在写字台上写写划划,很长时间都不停止。老师和父母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些许压力和紧张。
这是焦虑情绪较常见的表现形式,但父母往往理解为“孩子自己知道努力了”,反而忽略了背后的焦虑情绪。
表现二:张口必提“我能行”
一些考生在“一模”之前不但没有特别努力地学习,反而比以前更轻松自在了。当父母问到学习情况时,考生会信心满满地说:“放心吧,我能行,高考肯定没问题!”父母此时会很担心,总觉得孩子没有进入备考状态。其实,引起这种“反常”行为的原因很可能是考生内心的焦虑。
表现三:“仪式化”行为
曾经有这样一个男生,升入高三后多了一个习惯:随身携带一根桃木棍,说是可以保佑平安。这说明他的信心不足,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应付现状。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