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小学生减负”战役各个战场的胜利与失败

2013-08-26 15:5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8月29日。这意味着,9月1日新学期开始后,教育部将再组织打一场“小学生减负”的攻坚战。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几年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在全国蔓延,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1988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先从小学生减负开始,印发了《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25年过去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可否认,在“小学生减负”这场战役中,教育部是失败者,学生是受害者。那么,胜利者是谁?教育部在跟谁战斗?对手是谁?教辅材料泛滥,学生书包过重。在这个局部战场,对手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他们是教辅出版商、销售商,以及协助推销的校长、教师。那么,在作业量过大、节假日集体补课、考试次数过多战场上,教育部在与谁作战?对手是谁?是校长、教师?还是体制机制?

  纵览25年“小学生减负”战役,教育部在局部战场也取得了一个个胜利。1988年规定“在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的地方,初中生实行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不再进行招生考试”。在这个战场上,教育部十分坚决,现在没有哪个初中学校再通过书面考试招生了,教育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取代小升初考试的办法是“计算机派位”,就近入学。但是,留了一个尾巴,允许一些有名气的初中招收“特长生”,择校生数量膨胀,计算机派位比例相应下降。现在教育部提出“阳光入学”,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在这个战场上,教育部对手找到了,就是违规招收“择校生”的小学、初中校长。第二个胜利是取消了小学留级制度。1988年规定“要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留级率逐步下降,达到地方规定的控制量。”1993年规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制度”。此时开始,中国取消了小学生留级制度。这场战斗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因为这里没有利益集团。第三个胜利是均衡编班。现在很多小学,都实行了均衡分班,家长代表随机抽取教师的方法。小学的重点班基本上不存在了。

  但是,在作业过多、考试频繁、集体补课、教辅泛滥等战场,教育部并没有取得胜利,还需再次发动进攻。1988年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时至今日,学生家庭作业仍然过多。2013年教育部将提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这就便于监督检查了。为什么教师要留那么多作业呢?现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没了排名和升学压力。然而,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学生成绩成了教师业绩考评的工具。这就是教师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加班加点补课的原动力。既然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动力就来自教师,那么教育部的战斗对手就是教师了?!统帅与士兵互为敌人,必败无疑!这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一定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1988年的规定明确指出“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排列学校、班级、教师的名次,也不得以此作为评定他们工作好坏、进行奖惩的唯一依据”。全面取消百分制,采取等级分制,使学校不能再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了。这一招实在是高!是取得“作业过多、考试频繁、集体补课、教辅泛滥”战场胜利的突破口。

  我认为,教育部这次攻坚战,定能在一个个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减轻小学生负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林奇青)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