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朋友“躲”在阅览室一角,静静地看书。
8月12日,郑州图书馆新馆门口,当日开始实施的“14岁以下孩子不接待”规定出现在“温馨提示”上
郑州图书馆新馆又受不了了。
前一次受不了,是试运行4天来在馆内上蹿下跳的“熊孩子们”,这一次,则是他们通过媒体公布“自8月12日起不再接待14岁以下孩子”后网友的评论。
事实上,通过大河网新闻跟帖平台和大河网官方微博对此发表评论的网友中,有过半网友是支持这一决定的。少数质疑的市民,更多的是反映郑州针对孩子们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缺失的现实。
8月12日下午,郑州图书馆新馆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出台这个规定虽有参照但实属无奈,至于少儿阅读区何时开放并不能告知。
网友评论:图书馆不是游乐场,应尽快开放少儿阅览区
8月12日,《郑州图书馆新馆被孩子闹怕了今起不足14岁不接待》的报道发出后,网友纷纷通过大河网新闻跟帖平台和大河网官方微博发表评论,截至当日18时,共有64条评论。大河网编辑制作了调查问卷,329名网友参与了调查。
发表评论的网友中,22条网友评论表示支持郑州图书馆新馆这一决定。其它的评论,有批评的,更多的是探讨如何完善服务和制度,尽最大可能地让更多公众接受图书馆的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4%的网友赞成这一措施,17%的网友反对。
网友“张筱茜”:明确读者这个词。很多大人带着小孩是去看书的?是去凉快的吧。看书的小孩会大吵大闹到处跑?即便是少儿区,也要明确意图,有些孩子是来学习的,热烈欢迎,有些孩子是来玩耍的,不好意思,严格制度,这类请出去。孩子是天真的,个人认为孩子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家长的素质。
网友“瓦当”:14岁以下的孩子?正是学知识的黄金阶段,更是读课外书的黄金阶段——高中以后哪有时间啊。恰恰把这个年龄段挡在图书馆之外,简直是病了。
网友“郭大虾”:图书馆就是图书馆,又不是儿童乐园,小孩子叽叽喳喳,孩纸(子)的“自由”得到了维护,其他读者的权利呢?
网友“草莓派003”:现在是不是应该讨论督促他们儿童阅览区赶紧开的问题呢。
网友“Sunshow筱威”:能守规矩,不打扰别人,自然不会出现这事儿。图书馆也是无奈之举,拒之,会引起孩子不满,不拒,会引起成人的不满。
记者探访:新规下阅览区内静悄悄,大厅走廊里妇孺撒欢儿
8月12日16时,大河网记者来到位于民生路与客文一街交叉口的郑州图书馆新馆。
新馆门前隔着客文一街是个滨河公园,公园里没人。客文一街图书馆门前道路两侧,随意停放着近百辆车。图书馆门口,有妇人已经在太阳地儿下支起冰柜卖冷饮。
进出图书馆的人群中,不时可见边哄怀中孩子,边和同伴大声谈笑着的妇女。而更大一些的孩子,则有很多穿梭在大厅、走廊等公共区域玩耍、嬉闹。
二楼和三楼的成人阅览区,是8月8日开始试运行的区域。这些区域的进入口位置,都悬挂着提示牌,提醒14岁以下的孩子不能进入。多数带孩子的家长看到提示,都会选择办借阅卡,然后让孩子等在走廊里,自己去取孩子想看的书。个别家长试图“蒙混过关”,每到这时,守在出入口处或者巡查的工作人员都会出来制止。
与大厅、走廊、电梯等区域孩子们跑来跑去、喊叫玩耍的情况不同,阅览区内静悄悄的,没有人大声喧哗,偶有离开的人,会将自己看过的书整齐地放回原位。
在“文学艺术”分类柜前,有两个孩子在寻书看,他们的年龄明显不到14岁,但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没法儿去查看读者的身份证件,所以只能凭目测,只要进来不大声喧哗影响其他读者,他们管理起来一般不会太较真。
回应:出台规定有参照,但更多是无奈
说到出台“14岁以下孩子不接待”的原因,郑州图书馆新馆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说,出台这样的规定,虽然是参照了郑州图书馆老馆的做法,“国内图书馆都是这样”,但更多的是无奈。
“8月8日试运行,开放的区域,是图书借阅区域和报刊阅览区域,服务对象是成人。”这位工作人员说,前两天还好一些,到了上周六、周日,人特别多,都是全家齐出动,抱着孩子,推着婴儿车,哭的、闹的、吃奶的、撒尿的、睡觉的,把试运行区域的沙发、座位全部占完,引起了很多前来看书市民的不满。
这位工作人员说,即使是郑州图书馆老馆,婴幼儿也是不接待的。
新馆少儿阅览室开放时间未定
针对公众质疑的“一刀切”的做法,这位工作人员解释,新馆规划有专门的少儿阅读区,但新的少儿阅读区里有哪些服务、什么时候开放、针对的是不是还像老馆那样是7岁到14岁的少年儿童等信息,她暂时也不清楚。
大河网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到的公开报道了解到,郑州图书馆新馆的开馆时间曾一拖再拖,即使这次,也仅仅是“试运行”,这位工作人员不能说清新馆的少儿阅读区的相关情况,或有更深原因。 (记者 尚国傲)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