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吴静茹,生于1984年,由不喜欢上网到依赖网络。
选取理由:有人开玩笑说,离了淘宝、京东就不知道咋活了;我们也是,有了微信、微博,仿佛就不需要再和朋友联络,反正一切信息尽在掌握中,我们常常忘了,打个电话见个面,温馨的感觉远胜于网络。
吴静茹的抽屉里有一大摞信,都是她高中、大学时留下的,几次搬家,她都舍不得扔,虽然几乎不再翻开,但她依旧会怀念当时的心情。
合上抽屉,她照旧抱着手机玩,翻看大家的QQ心情或者微信。大学的同学又在晒自家宝宝的照片,仔细想来,都在郑州,他们却有一年没见了。
河南商报记者 李肖肖
那时,是写信的美好时代
当所有同学都有了手机,写信的习惯自然而然停止
吴静茹接触网络,还是2003年上大学那年。也是那年,她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
班上有手机的同学大概有一半。除了住在城里的孩子,很多来自农村的,手机都是父母作为高考成功的“奖励”,而很多同学,既买不起手机,也舍不得用电话费。吴静茹的手机,只是用来接接电话、发发短信,她不停换号,为了参加最便宜的套餐。如果给父母或者朋友打电话,她仍旧不惜去“话吧”排队。
大学四年,她时不时和一些朋友保持通信。她常常认为那是种美好的感觉,坐在灯下,一字一句,恨不得掏心掏肺,每天路过传达室,忍不住瞄一眼,看有没有自己的,有了信,往往都要躲在床上,细细读来。
大学毕业后,当所有同学都有了手机,写信的习惯自然而然停止。
多年后,她再回母校,“话吧”早已倒闭。她用着最新的智能手机,习惯了遇事问“百度”。不止一次,妈妈在一边坐着,看她刷屏,忍不住说:“能不能有一会儿不玩手机?”
如今,朋友习惯“网络串门儿”
她突然发现,面对面的真诚,绝非在网上看个动态就能替代
如今,吴静茹与同城好友们几个月不见面都算正常,她觉得,通过网络互相串门儿,看看博客,关心一下彼此动态,和见面也差不多,本来工作也忙,看到有什么事,再打个电话问一下也一样。
前几天,在一位同学的提议下,他们几个人小聚了一下,虽然最终去的人数只是邀请的一半,吴静茹还是觉得很开心。有些人胖了,有些人更泼辣了,已婚的讲讲婆婆和孩子,未婚的讲讲去哪玩,这些熟悉的面孔,再见时依旧是青春的气息。聚餐结束,几个人绕着如意湖走了一圈,小风吹着,蓦然觉得大学离去得仿佛不是太远。
她发现,这一切,绝不是在网上看个动态就能替代的。那之后,同学提议,以后大家轮流请客,过一段时间就聚一聚。吴静茹立即支持。她发现:网络上再亲密,抵不过一次见面。
点评
在这个网络时代,上网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不止一个人说过:“离了网,我都不知道咋活了。”所以,我们偶尔向往,能否关掉电脑,丢掉手机,来一场安静的旅行?那只是我们的生活工具和方式,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入侵”。留点时间,给父母、朋友,现实生活永远比网络精彩。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