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青岛城阳法院“黄丝带”助力未成年人审判教育

2013-08-01 13:27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不久前,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法院庭审现场,来了一群特殊的诉讼参与人——区人大、政协工作人员,他们是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来参加庭审的。去年,被告人小栾因琐事与秦某发生冲突,将秦某刺伤。案发后,法官多次主持调解,均未达成赔偿协议,矛盾难以化解。城阳法院“黄丝带”爱心团队联系区人大、政协,与双方所在街道沟通,最终达成了附带民事调解协议。庭审结束后,人大、政协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工作人员还对小栾进行庭后教育,帮助获得缓刑的小栾顺利度过缓刑考验期。

  这是城阳法院根据社会转型期刑事犯罪的特点,结合城乡结合部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少年审判教育新模式的一个案例。通过成立“黄丝带”爱心团队,城阳区形成了“普遍教育、个案审判、判教结合、多方借力”的未成年人审判教育新模式。

  “黄丝带”爱心团队成员包括审判法官和人大、政协、团委、关工委、教育局、医院、各街道社区及企业的爱心人士。爱心团队开通了微博、热线电话、QQ、电子邮箱等沟通平台,发挥了时效新、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优势。

  在开庭审理前,爱心团队通过座谈、调查问卷、学校社区走访等方法,采取委托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社会调查,全面了解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社会交往等内容。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对被告人的犯罪心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症下药。

  城阳法院对未成年犯采取圆桌审判的方式,淡化纠问式色彩,营造宽松而不失严肃的审判环境,有效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紧张、惶恐情绪,将庭审升华为特殊课堂。

  根据修改后的刑诉法的要求,城阳法院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前科封存外,对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犯,全部纳入社区矫正,指导其所在社区、学校、企业成立帮教基地,共同签订帮教协议,定期以通信、电话等形式进行交流。爱心团队成员也定期组织判后回访活动,了解其最新思想动向,解决他们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城阳法院还在青岛两家企业建立了青少年技能培训岗,帮助青少年回归社会。近日,“黄丝带”爱心团队考虑到一起案件中的7名被告人再入校就读的困难较大,根据被告人意愿,联系青岛一家印刷公司,将7名被告人吸收进该公司实习和接受技能培训。根据跟踪回访的情况,7名被告人均能遵纪守法,认真工作。(记者 徐隽)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