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因其信息多元、反应及时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粉丝。用140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写惯了800字作文的高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很多人在使用微博时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公民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虚拟世界里随意评判、人云亦云现象普遍。近日,在徐汇区余党绪名师工作室学员交流活动中,位育中学语文教师张蕾上了一堂特别的作文教学公开课——“微博环境下的理性表达”,提醒学生在网络空间同样需要自律。
一“旧闻”引发学生思考
“每天都有一些微博被大量转发。今年7月14日,浏阳论坛网友‘老锣’发表了内容为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回老家湖南为母亲庆祝90大寿的图文帖,不到5个小时,就被新浪微博转发近三万次,其中不乏嘲讽、指责之声。”张蕾老师在课上引用的虽然是一则“旧闻”,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却很高,相当多学生的第一反应也是“周校长在作秀”。对此,张老师早有准备,她提供了一篇现场知情者写的博客,详细介绍了祝寿当天的情况和当地的风俗。学生看后,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没有了解真相之前就发表评论,显得过于随意和盲从。
“不少网友在了解真相之后也为自己之前的随意评论表示歉意,但在微博环境下,这样的弥补可能于事无补,一句错话的传播速度和破坏力度往往出乎我们的想象。”张蕾希望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提醒学生:“微博只能删,不能改,我们要辨明真伪,慎重表达。”
学生易受不良表达影响
张蕾在自己执教的两个高三班级里做过一个小调查,已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注册了微博账号。“微博信息庞杂,反应快速,正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起先,张蕾是想借用微博这个载体在作文教学上做些新的尝试,“因为日常作文训练常常过于概念化,如要求学生对一首诗或一段名言进行论述,写作文似乎背负着某种使命感,让学生感觉高不可攀,压力很大。而微博写作不仅字数要求明显降低,而且内容自由度也大,能够唤醒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和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张蕾发现,学生使用微博时显得过于随意、盲从,对如何理性表达缺乏足够认识。她曾关注一些学生写的微博,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个性有余,理性不足,发表评论容易走极端。“学生使用微博更多的是出于自娱自乐、追赶潮流的心态,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因而人云亦云,随意猜测、夸大的表达十分普遍。”张蕾说,“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所受约束较小,表达相对自由,因而传播的内容难免鱼龙混杂。由于缺乏必要的提醒和引导,学生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不良表达方式的影响。”
提高学生网络表达素养
张蕾注意到,一些知名网站已经要求微博实名认证,“客观举措有利于微博环境建设,但最重要的恐怕还存在于主观方面,技术不能解决人的问题,网民应注意加强自我道德约束和理性表达,把好自己这道关。”张蕾希望学生认同,只有以法律和道德为底线,以客观真实为依据的理性表达,才是真正有态度的微博。“微博写作不只是关注语言美不美,更重要的是一种表达态度,网络社会同样需要自我约束,不能丢弃了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对张蕾老师在语文课上的“不务正业”,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却是大为赞赏。“对周其凤案例的引用,不是要对整个事件或当事人下一个结论,而是要给学生传递一种理念,微博表达时要有身份提醒,要负责任地发表观点,这是网络时代对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余党绪主持名师工作室以来一直倡导学生公民写作素养的培养,他认为,对于电子化的表达,语文老师不能不管不问。“在开放与多元的网络时代,强化写作者的公民身份,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行使自由表达权的同时,恪守公民的表达责任与义务,这对于养成合法、合理、合乎习俗的表达素养有着现实意义,不仅关乎作文,更关乎做人。”(记者 王柏玲)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