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中学教师:
莫言作品选入教材未尝不可
北京十一学校语文教师宋俊玲认为,如果莫言的作品符合教学需要,过去选目有所遗漏,增选进去未尝不可。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要顺势选择,显得过于势力,大可不必。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奖项,但只代表评委看法,并不能就此认定莫言的作品就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莫言作为‘中国获得诺奖第一人’,自然引起社会关注。因此,无论他的作品是否选入教材中,都会有很多中学生找他的作品来阅读”。
大学教授:
不应将获奖与编教材相联系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认为,将莫言的作品选录在中学语文选修课程中没有问题,出版社要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同时兼顾文字的典范性和规范性。
但是,“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与他的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联系在一起,是不妥当的”。贺阳表示,作为一个纯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有其特有的评判标准,对其他因素考虑得并不多。“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未必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标准,因此,获奖与收入教材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莫言获奖后就开始考虑将其作品收入教材,这一做法不妥当。记者 李佳 王斌
■相关链接
十一师生探讨“莫言与诺奖”
晨报讯(记者 王斌) 中国作家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刚一传出,北京市十一学校少年文学院的学生们便开始动手设计海报、筹备并组织“千言万语,何如莫言——莫言文学与诺贝尔奖意义研讨会”。中学生与语文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品读莫言的作品,以及诺贝尔奖的现实意义。
一位语文教师认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都是在书写永恒的人性,闪耀着生命的色彩。“莫言的作品,正是在描绘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如何生存、怎样痛苦与奋争,并通过艺术手法呈现给读者。”
据了解,四年前,著名作家莫言曾走进十一学校,通过开办讲座的形式与十一学子分享他在青少年时代的读书趣事、对高考的认识。如今对于莫言获奖,一位学生说,“看新闻时,我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