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需要独立,心理生理迎青春期——
初中生“满月”破茧成蝶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15日讯 大河网报道:恋恋不舍地与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小学伙伴告别,十二三岁的孩子们迈进了中学的课堂,由此开始紧张而又有序的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初中知识不再是小学教育的简单延续,生活上更需要学生们独立自主,心理上也要面对更大的“中招”压力。只有了解学生入学“满月”后出现的问题,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问题 1
好学生为啥越学越偏科?
初二女生小柳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开始一直很棒,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的很多作文都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但自从上了初中后,小柳的数学成绩便越来越“惨不忍睹”。小柳的妈妈说,女儿初一时数学成绩还能达到七八十分,但几天前升初二后的第一次月考,成绩还没出来女儿便大哭了一场。“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的语文成绩在全年级都能排前三,可是数学很差,总成绩一下就落下去了,孩子很伤心。”
对策
树立信心,有的放矢培优补差
郑州一中创启学校校长郭昌博表示,一般情况下女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比同龄的男孩子差些,加之初中课程知识深,难度大,知识面也宽,抽象思维多,学起来并不轻松。“如果孩子初一的成绩就只能达到七八十分,说明有很多基础知识还没掌握,而这些没掌握的知识会像酵母一样,干扰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先明确孩子学科的薄弱点在哪,回过头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
遇到学习上的挫折,千万不能丧失信心,老师和家长要帮学生获得成就感。“偏科的孩子必须树立一种理念,那就是没有他天生就学不好的学科,成绩不理想只不过是他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是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如果偏文科,就首先把要掌握的文科知识迅速消化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薄弱的理科环节。”
问题2
乖宝宝突变“小刺猬”
初二男生小尚原本是个很听话讲理的孩子,但升到初二后,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致时就开始顶撞,甚至对老师的一些做法冷嘲热讽。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小尚变成了不可理喻的“小刺猬”。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多次向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小尚的家长也被“请”到学校两次。“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吵他吧,他根本就不听,还情绪激动地跟我和他爸嚷嚷说自己没错。”小尚的母亲说。
对策
以柔克刚,化解青春叛逆期
郑州八十一中校长何守刚指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能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便不会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
对于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首先,要求孩子客观、全面地看待老师,不要将老师完美化、神化。其次,家长在做“审判者”前不妨先做倾听者,问清事情的经过后,平心静气地让孩子想一想是否自己也有责任。
何守刚提醒家长:“初中时孩子会进入青春逆反期,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衡量外界事物的标准,由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不平衡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有些孩子会走极端。家长一定要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避免一味指责造成火上浇油的危险局面。”
问题3
压力让孩子喘不过气
初一的新生因环境的改变和课业的加重,集体归属感还未建立,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导致自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等情况也较为普遍。而在刚升入初三的学生中,升学压力则更易令孩子感到身心俱疲。一名初三女生开学一个月便胖了6斤。孩子的妈妈说:“我发现孩子只要一做卷子,嘴里就不能闲着,看书学习的时候也得时不时摸点东西来吃。女儿跟我说她压力大、紧张,边吃边学能缓解她的压力。”
对策
劳逸结合,科学安排助减压
郑州一中心理咨询老师许小安表示,很多在小学学习很优秀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了成绩不甚理想的孩子,此时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帮助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制定可行的短期和长期奋斗目标。“家长还要帮孩子处理好学习和放松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适当和有益的活动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劳逸结合,学习时平心静气、专心致志、不急不躁;放松活动则要尽兴,舒缓压力。”进入初中后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将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会每况愈下,到了初二,就会出现明显“分化”。“建议在初一上学期,家长应帮助孩子实现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转变,养成如打篮球、跑步等健康的减压习惯。”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