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河南两特聘教授上榜“长江学者” 实现零的突破

2012-09-12 09:4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百年校庆前,河大频传好声音! 本报资料图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12日讯 大河网报道:2012年8月,新一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选名单公布,包括河南大学万师强在内的河南两位学者榜上有名,实现我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零的突破。

  众所周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作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河大在这方面成功突围,显示了学校在拔尖人才建设上取得的新高度。

  9月25日,河大即将迎来百年校庆庆典。河大师生收获的好声音还不只是这一个。

  同样是万师强教授,在刚刚揭晓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获批立项,成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这也是继宋纯鹏教授后,河大又一位拿到“973”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本月初,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里面对中原城市群及郑汴新区的清晰描述让人备受鼓舞。而这些必将改变未来河南发展脉络的战略,里面同样凝聚着河大经济学院教授们的智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河大党委书记关爱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一所好的大学,除了要有优秀的师资,强大的科研队伍,素质出众的学生,更要用自己独特的办学实践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百年历史,对于河大来说,是积淀,是营养,更是激励。中原崛起正当时,备受河南百姓厚爱的河大期待凭自己的实力发出更多好声音。

  20万元津贴引来的冲击波

  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实验室、973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这一项项标志性成果为什么会同时花落河大?

  “说到底,得有给人干事的平台。”河大人事处处长刘先省说。万师强在来河大工作之前,是中科院“百人计划”重点培养对象,在生态学研究方面颇有声誉。

  刘先省说,他至今还记得学校“重金”请万师强到校工作引发的“冲击波”。之前,为引进高层次人才,不管是省里设岗的特聘教授,还是学校设立的“黄河学者”,津贴一般都会设定在12万元。可是,为了表达学校对万教授的诚意,这次学校将金额提到了20万元。消息传回学校,立即引来热议。

  然而,师生们并不知道,河大开出的这份“薪水”并不算高,与河大处在同样位置的高校甚至给出了50万元的价格。“如果仅仅是冲着钱,万教授完全没必要来河南,正是因为河大生命科学学院近几年的异军突起,让他看到了在这个平台上工作的潜力。”

  说起河大,人们的“口头禅”常常是:文科强、理科弱。然而,就是在理科的发展上,如今的河大让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生命科学学院发端于该校生物系,之前这个人员不多的小系两次差点被其他院系兼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海归宋纯鹏被学校不惜血本从美国请回来。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河大当时在设备、资金上都没有优势,于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宋纯鹏带着一帮年轻的团队从学科交叉入手,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十年过去了,他在河大所创建的植物学科开始成熟,如今已经拥有涵盖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多学科实验技术,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实验体系,并奠定可以开展国际间学科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一批年轻有为的优秀学者逐步成长起来。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973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在这里。河大在全国地方高校创建了独特的“生命科学学院现象”。

  同是河南人,本科同样在河南起步,同是留美高级人才,同样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宋纯鹏用他扎实的脚步和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最终打动了万师强。

  万师强也一样没让河大师生失望。受聘第二年,他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便一举拿下250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今年973重大项目“出笼”,他不但是所批项目首席科学家,立项资金更是超过了2000万。

  宋纯鹏、万师强,并不是河大这几年重视人才发展的“孤例”,除了他们,如今河大受聘上岗的省特聘教授已有12名、黄河学者18名,校特聘教授22名,新增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985”高校、专业一流高校、海外留学归国博士500余名。

  “要建设一流的学校,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人才是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只有重视人才的发展,给他们提供干事的平台,才能有能力去解答“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这些复杂的“高次方程”。

  老树也要发新枝

  发展理科,不意味着就不重视文科。新型学科的崛起,更让这所百年老校思考,如何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让它们也能焕发第二春?关爱和用“老树也要发新枝”来形容学校文科院系这几年的发展和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中部一度被称为“中部塌陷”。中部如何崛起?处在中部的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出谋划策,去强力发声。

  以河大经济学院教授耿明斋为首的学术团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从传统的由文献到文献、由书本到书本、由理论到理论的学院式研究方法窠臼中挣脱出来,开始走上了从现实及问题出发,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并给出解决办法的研究路线。

  2004年4月16日,他们在河南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题为“如何建设中原城市群”的研究报告,提出将“郑汴一体化”作为中原城市群建设切入点的战略思路,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写入“十一五”规划并付诸实施。

  2009年9月,他们又与河南省政府研究室合作,共建了“中原发展研究院”。

  2010年后,他们更是全程深度参与了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谋划,目前,以耿明斋为首的团队正承担着《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综合产业体系规划》项目。河大经济学院已成为省内最具权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智库型研究机构。

  同样是传统名牌,历史文化学院也不甘落后,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010到2012年,三年间该学院获批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在全国高校同专业中一直领先。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都拿到了博士点,这个成绩,在全国地方高校中为数不多。

  “不同学校要有不同质的发展,不能千校一面,也不能千院一面。作为河大最基础的专业,经济学科走的是地方经济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历史学科则是老树开新花。”关爱和说,这些学科的发展正被当做“河大模式”在各院系推广。

  守着这个家,很辛苦也很幸福

  河大即将于月底举行百年校庆庆典,面对回家的成千上万海内外校友,作为当家人,关爱和将会怎样呈现他的答卷?

  “从读书到现在,我在河大已生活和学习了34年。应该说,守着这个家,守得很辛苦,也很幸福。”关爱和回答记者提问时开诚布公。

  他说,河南的发展、中部的崛起都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撑,河大应该勇于创造平台让更多灿烂的“星星”在这片天空中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过去,我们对人才的引进主要在院士和博士方面,今后,学校重点将在处于院士和博士之间的中间层面人才上加大引进力度。”

  谈及最希望收到的礼物,关爱和说,按照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上写的那样,将河大纳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现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若是能够在这个支点上获得重返‘国家队’的机会,必定是河南大学今后百年发展的一个重大变革。有了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今后百年,河大这个家会建得更漂亮!”

  □统筹王曦辉  执行记者王灿 实习生赵龙翱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