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孩子们不应该被逼着学习乐器。图/CFP
约瑟夫·波利希
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波利希日前访问中国,在谈到中国家庭对音乐的热衷时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大概有百万的孩子在学习钢琴,这在美国是没有的”。
据介绍,在美国,学习钢琴的孩子并不是很多,除非父母对孩子抱有极大的希望,一般学习钢琴的都是在上学以后。而且,只要孩子自己觉得对钢琴学习失去了兴趣,家长也就不再勉强。
而在中国,乐器的学习通常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开始了,等上学的时候,会一种乐器将成为一种“特长”,在升学中获得一定的优惠照顾。而这种政策的倾斜让更多家长前赴后继督促孩子学习乐器。
菲蓓尔儿童音乐教育机构创始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马骏说,美国没有那么多琴童,但美国音乐普及教育做得却比中国好;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音乐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能只出自某种功利心,这种初衷会让孩子过早地束缚在技巧训练中,过多地重视技巧和技能,而忽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实际上,孩子在六岁之前,并不适宜进行乐器训练,应该让孩子更多地体会音乐的美好,在音乐的环境里,用音乐的手段引导孩子们爱上音乐、能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 建议
●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多给他一些熏陶,比如听听莫扎特的曲子。在一岁或18个月的时候,尝试碰碰钢琴或鼓。如果希望孩子走专业化道路,最好让专业人士看一看。最重要的是,别让孩子在错误的音乐训练中丧失快乐。
——约瑟夫·波利希,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
●孩子学习音乐,家长的作用,就是做一份经济预算,准备好鼓励的话,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欣赏他(她),认为今天永远比前一天好。家长不仅是经济支持者,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鼓励者、陪伴者、欣赏者。
——马骏,菲蓓尔儿童音乐教育机构创始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音乐教育VS音乐培训
0-3岁只需浸泡式教育
四岁的佳佳在不到一岁时就能跟着音乐做一些简单而有节奏感的动作,这种“翩翩起舞”引发了佳佳妈妈的巨大兴奋,于是每天在家播放音乐。妈妈认为,佳佳具有相当的音乐天赋,于是给佳佳“拜师学艺”,从钢琴入手,每隔一天都去上钢琴班,但佳佳却常常哭闹着不肯去。妈妈很困惑,难道佳佳不喜欢音乐了?
像佳佳妈妈这样的困惑有一定普遍性,究其原因,马骏认为,家长首先是把“音乐学习”和“乐器培训”的概念混淆了。从音乐教育的角度讲,孩子应该从小就接触音乐。但如果要进行乐器培训,就需要孩子身体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接受指令,按要求完成授课内容,并能有足够健康来保证重复性的功课训练。
马骏说,音乐教育更多的是用音乐作为手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开发情商、智商。首先,是给孩子创造音乐环境,引导孩子喜欢音乐。比如在零到三岁,只需要“浸泡式”教育,不需要太多目的性的指导,陪伴孩子一起欣赏,带动孩子一起心灵感受。到了三岁左右,建议孩子进入系统性的音乐启蒙,用科学的方式,在音乐中唱、舞、弹、表演。“低幼龄的孩子学习乐器,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在这个特殊的发育阶段,不建议进行乐器学习,但要抓住儿童听力、认知发育旺盛的特征进行识读谱认知和听力训练,而这又是音乐学习过程中最难的,这个时期抓住了,可谓事半功倍”。
到了六岁,孩子的身体机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可以进入专业技术技巧的训练了,这就是家长们普遍认知的乐器学习阶段。
接触和培养过多名知名音乐家的约瑟夫·波利希在讲述自己的音乐教育观点时,也一再强调,“要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这一代的孩子不应该被逼着学习乐器,如果孩子对其他事情感兴趣,就让孩子去尝试。
音乐对人而言,越早接触越好,但要有科学的设计,不要过早进入以乐器训练为主的音乐学习阶段。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