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督学,又督政,打造新型教育督导服务体系
“固镇县第三中学将整体迁址新建,183亩用地已经征下来,学校建成后,2000多名学生可以在高标准的校园里学习。”固镇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同锦说。近2500万元的学校建设资金,都是在对县党政部门的教育督导中“督”出来的,去年政府补拨的3000多万元让固镇县的教育再次受益。
从2004年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规定教育督导考核连续两年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由所在市委、市政府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全省通报批评,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本年度考核不能评优,原则上不能提拔使用,问题突出的,还要追究相关责任。固镇县调整了工作着力点,在紧抓教育教学督导的同时,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在投入方面做好参谋,成为全县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心。“县领导更加关注对经费投入,就需要督导工作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实例,也就能使政府投入教育的法定义务得到更好的履行。”固镇县教育局局长张允武说。
为了做好参谋工作,固镇县充实了督导队伍,并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专职督学与兼职督学的结合;二是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科业务人员的结合;三是市、县“教坛新星”与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结合。督学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根据地理位置,固镇县将全县划分为6个督导责任区,责任区督学每月开展督导活动至少4次以上,活动覆盖责任区内所有学校。同时,制定一系列制度,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结果的运用,将随机督导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并坚持兑现奖惩。在年终评先评优中,责任区督学具有“一票否决”的建议权。
新的督导体系不仅帮助教育追回了欠拨的经费,更督出了全县发展教育的积极性。依照固镇县的督导要求,新补充的教师大部分被分配到边远农村及薄弱中小学任教,2011年新增加的165名教师中,有140名被安排在乡镇以下学校任教;每年安排教师和干部交流支教,每年都有不少于150人次的教师和干部到农村学校支教,而县城学校由此产生的空岗由农村学校教师到该岗位替补,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机制,有效缓解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不足、结构性缺编和农村基层教师短缺的状况。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18日第1版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