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厅长一行在认真查看乾隆年间关于东里书院碑刻
郑州市文物局在查阅规划图
韦艳春校长在为杨厅长一行介绍古碑出土的历史
近日,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莅临信息技术学校,调研指导东里书院古碑刻保护工作。管城回族区委书记袁三军、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韦艳春陪同调研。
东里书院旧址位于今书院街23号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院内。明崇祯十年(1637年),时任郑州知州鲁世任在此创建天中书院,学子众多,是中原地区著名的书院之一。光绪八年(1882年)知州王成德将东里书院移建至天中书院旧址。此后,虽几经沧桑,数易其名,但该地一直作为莘莘学子的求学读书之地延续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现为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郑州十中所在地。书院原建筑已湮灭,但遗留下来的碑刻数量较多,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更对研究郑州教育发展、人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旧址所存的八通清代碑刻记述了东里书院在清代中晚期的变迁历史。
在位于天中书院旧址的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校园东北角,杨丽萍厅长对现存古碑刻进行了实地查看。她对清乾隆时期的“东里书院训士子文”碑刻产生了浓厚兴趣,该碑刻于天中书院改名为东里书院的第二年(清乾隆二十年),记述了清中晚期的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是研究天中书院、东里书院历史和郑州地区教育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结合《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南片区)详细规划》,对下一步复建东里书院进行了介绍。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韦艳春就如何保护东里书院旧址古碑刻进行了详细汇报:东里书院旧址的古碑刻碑体因雨淋、风吹、日晒及人为移动出现风化、裂缝,个别碑刻字迹已模糊,急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为了切实做好古碑刻保护工作,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在征求市教育局的同意后,与管城区文物局进行了协商,拟在校园东北角建设碑廊。目前,碑廊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将在近期启动建设,对古碑刻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展示。
杨丽萍厅长对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的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在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下,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传承展示价值。可以结合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郑州十中悠久的历史沿革,进一步发掘文化内涵,进行宣传展示。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韦艳春表示:自明朝的天中书院,到清朝的东里书院,从民国时期的新建郑县县立中学、郑州市市立初级中学、明新中学,到建国以后的郑州高中、郑州第八初级中学、郑州市第三中学、郑州市第十中学、郑州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直至今天的郑州市新技术学校、郑州十中。在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和历代名师的孜孜求索、不懈耕耘下,勤勉、踏实、拼搏、进取的校风和浓郁的学风薪火相传,滋润了一届届学子,并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
作为郑州世代教育的起点,回顾历史,学校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展望未来,学校将结合学校办学历史,致力于打造“多层次办学、多途径就业、多元知识和技能,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发展学生,成就老师,让每一个走进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高中文化基础又有一技之长的合格人才,为实现技术强国、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尽展其才的职业教育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