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报道:暑假期间,濮阳县徐镇镇前范寨小学教师杨承仍没有闲下来。他和几个老师一起,利用学校空闲的两间房,建成了针对留守儿童的“读书吧”、“科技吧”,让孩子的暑假生活更丰富多彩。
杨承是甘肃省天水市人,2009年从郑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成为我省第一批“农村特岗教师”中的一员。
当得知自己被分到濮阳县徐镇镇六市小学后,“濮阳县是个什么样子?农村小学的情况怎样?”一个个问号让杨承迫不及待想探个究竟。当走进六市小学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坍塌的围墙、没有篮球场大的校园、破旧的教室……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杨承感到有些失落。但短暂的接触,杨承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纯朴,从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里,他暗下决心:留下来,把梦想和希望带到孩子们心中。
六市小学实行的是教师包班制,学校3名教师年龄都超过了50岁,课程设置单一,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杨承开始着手开设音乐课、体育课。
学校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他就用手机下载了适合孩子们唱的歌曲,一遍遍地耐心教唱,让这个沉寂已久的乡村校园有了悦耳动听的歌声。
在他的提议和带领下,学校在后边的小树林旁开辟了一块空地,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
学校地理位置偏僻,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他仅靠4个土豆、两根葱度过了艰难的一周。记者问他:“一个年轻人来到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值吗?”杨承毫不犹豫地回答:“值!”回想起从市里回学校遇上大雨,孩子们在路边撑伞等待;上课时家长趁他不注意,偷偷在窗台上留下米面油;每到过节,孩子们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苹果悄悄放在讲桌上等点点滴滴带给他的感动,杨承说:“我的工作值在接地气,值在自己的努力能获得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2010年10月,由于学校布局调整,杨承来到前范寨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职务。本来他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学校任教,可是他舍不得孩子们,最终选择了与六市小学仅隔一个黄河大堤的前范寨小学。
经过杨承等的努力,现在前范寨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学生人数也由当初的91人逐步发展到300余人。
说起新学期的打算,杨承说,下一步想借助县教研室的帮助,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同时也希望能让教师多走出去看一看,学习交流。
“让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我最大的心愿。”杨承最后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