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共青团汝南县委在王岗镇常营村举行了“温暖冬天希望工程爱心大动员”捐赠活动,200余名留守儿童收到了书包、文具、帽子、围巾等爱心礼物。李勤玲 摄
河南日报报道: (记者谢建晓)未成年人刚踏入社会,难免会面临各种“成长之惑”,个别孩子甚至会走错“第一步”。如何帮助他们破解“成长之惑”,走好“第二步”?正在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献策。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直是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之一。“检察机关应设置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检察机构,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挑选富有爱心、懂得未成年人心理的干警,全面承担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犯罪预防等职责。”省人大代表、商丘市检察院检察长曹忠良说。
如何创新保护形式?曹忠良建议,检察机关要注重对被害人的心理疏导和救助,讯问未成年人时要有合适成年人到场,未成年人轻罪记录要严格封存,确保其回归社会“零障碍”。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省政协委员、周口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崔颖建议,应完善保障留守少年儿童的政策法规,实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就学寄宿管理,师资培训中增加关爱留守孩子的相关知识,给涉罪留守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及时办理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案件。
残疾儿、流浪儿极易误入歧途,也极易受到非法侵害。“他们应该享受全社会和家庭给予的温暖,动员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爱心家庭,与福利院或困难家庭结合在一起,形成较为明确固定的‘准收养’关系,担当‘准爸爸妈妈’的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和物质帮助。”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所长董庆生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