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九中学副校长,现任哈密市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河南省郑州市教育援疆前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幸福接受教育援疆采访团专访
“幸福哥”在巴里坤一中看望支教教师并同学校领导交谈
“幸福哥”看望在哈密巴里坤三中支教的教师
(本网讯 记者 孙宏伟)“身材魁梧八尺汉,雷厉风行多干练。侠骨耗尽柔肠时,情洒豫哈两地赞。”这是一位援疆教师写给王幸福的诗。
王幸福,系河南援疆干部,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中学副校长,现任哈密市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河南省郑州市教育援疆前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援疆一年多来,王校长为人厚道实在,乐观向上,勇于担当,顾全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常常给大家带来幸福愉快,同事们亲切的称他为“幸福哥”。
“幸福哥”的哈密速度——二十秒VS三年半
“铃铃……”手机响了,王校长拿起手机。
——“喂,您好!我是王幸福。”
——“王校长啊,我是郑州市教育局组干处,上级积极相应党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准备派一批干部前往新疆哈密地区,进行为期三年半的援疆工作。经过组织慎重考虑,觉得您是教育援疆干部的最佳人选,组织上现在征询一下你个人的意见。”
听到组织上的召唤,王幸福校长,没有过多迟疑,唯一让他放不下的是手边的工作。新学期开始,各种工作都刚刚上马,能否在进疆前,将各项工作带上正轨是他最为担心的。但是王校长始终认为国家责任,民族大义,是至高无上的,在党、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履行公民责任的重要体现!他只用了大概二十秒的时间,就迅速作出决定:接受组织安排,奔赴边陲,教育援疆!
二十秒只是思维的一瞬,而三年半则注定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历程。
“幸福哥”的无声告别——站好最后一班岗
幸福校长在郑州九中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对于九中的一草一木都分外熟悉,这么多年来,他努力并见证着九中的每一次巨变与发展。如今,就要挥别这个自己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甚至奉献了灵魂的母校,王校长的心里有着千般万般的难舍。在王校长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教职工大会上,他动情的对大家说:“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即将踏上三年援疆的征程,这里的一切都让我难以割舍,让我牵挂。我心念咱们九中的明天更美好,心念老师们的生活更幸福!”全体老师自发起立,鼓掌,向这位他们一向敬重的老大哥,老领导,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大会堂后壁,打出了“幸福校长,我们等您回来!”的标语。持续许久的掌声,温暖深情的标语,让王校长再也克制不住泪水……。
回到家里,王校长和妻女商量,回一趟老家,向年迈的母亲告别。母亲常年身体不好,王校长担心这个消息给母亲带来负面的担心。于是打算轻描淡写的敷衍过去。细心的母亲还是看出了王校长心中的踌躇和不安,只问了一句:“儿啊,去多久?”王校长故作轻松的说:“三年,不长,可快就回来了。”母亲没再吱声,直到王幸福校长离开,她都没再说什么。母亲的沉默,让王校长的心里犹如针扎。他深深知道,母亲的沉默是一种份隐忍与刚毅。既舍不得儿子六千里援疆,但是又深知这是一份必须要完成的崇高工作,既对儿子有千般万般的舍不得放不下的叮嘱,也怕自己过多的话语会牵绊住儿子前行的脚步……。
临行前的机场。妻子,女儿一并在登机口,向自己拥抱挥别。女儿拥抱着爸爸,再也止不住泪水:“爸,你到那边,好好保重,我和妈妈都会好好的等你回来!放心!”幸福校长,郑重的点了点头,拉起行李箱,快步走向登机口,没有回头却已是泪眼婆娑……。
“幸福哥”的文化苦旅——文以化人,人以化文
王幸福校长,虽然身处边陲,但是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度,高度的责任感,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将文化渗透入各个方面,以期用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十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已经让王校长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入疆以后,王校长迅速深入学校,通过大量实地的考察,撰写了五千多字的调研报告,并对哈密市高级中学的管理、教学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建设性意见。
在哈密,学校的职能,大多还是比较单一的教授知识。各个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比较缺乏,这使得同事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向心力就没有很好的凝聚。王校长以学校主题文化为抓手,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逐步引入郑州市的道德课堂模式,让责任变成习惯,将落实变成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彼此的认同感,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王校长在所负责的教学工作中,深入各个级段的教研活动,并为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了成长档案,形成教研特色,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积累,这不仅帮助学校教研室完成了基础建设与传承工作,同时也为教师们的成长留下了足迹,深得一线教师的好评。
除了在“软件”工作上的努力,为了改变边陲落后的办学条件,王校长积极搭建豫哈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每周,在郑州与哈密之间的航班只有两趟,王校长常常是充分利用航班的时间差,在哈密和郑州之间奔波。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哈密市高级中学先后引入智能快拍仪,为教师录课提供了可能,也让学校建立自己的优秀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积极申请全国信息化示范校,将信息化教学引入哈密;与此同时,为了让边陲的教师们拥有更广阔的事业,提升办学品位,王校长还积极筹建国际部,并邀请相关人士前往哈密市高级中学实地考察调研,使边疆孩子们出国念书的梦想成为可能!
“幸福哥”的侠骨柔情——兄弟肝胆照,姐妹香玉惜
六千里援疆兄弟肝胆相照,五个月支教姐妹情深似海!王校长除了对这些短期支教的老师们关爱有加,平日里在指挥部,对于一同前来的长期援疆干部,也是用情至深!这些干部,来自河南省各个区县,各自在生活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进疆以后,对于哈密的生活,都会有些不适应。在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幸福校长都会主动关心,并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他在深夜里陪着高烧的同事在医院输液,在病榻前为生病的同事端来自己亲手做的热乎乎的养生面,在天气突变时,细心的提醒兄弟姐妹们及时增减衣服……这份对革命同志至真至爱的关心与呵护,让王校长身边的同事们无一不深深感动。幸福校长常说:“咱们都来自一个地方,又都同在祖国的边疆工作,这就是相聚的缘分啊!出门在外都是一家人,漫漫援疆路,谁会没个小病小事儿的?互相担待,彼此照顾,咱们可是密友啊!”
郑州教育援疆采访团一行来到哈密后,采访一路,幸福哥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支教老师。来哈密支教的90名老师,都是由他从郑州接过来的。看着大家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幸福哥的心中也是各种滋味:“每一次接他们过来,我都心怀忐忑,送他们走的时候又是满心的不舍,恨不得和他们一起回郑州。每次接完、送完,把老师们撒开来之后,都只剩下我自己,那种滋味,难以言表。”说到动情之处,这个身高1.82米的汉子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但随即又转为自己标志性的笑脸:“在安邦定国和安身立命同时摆在眼前时,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援疆是种福分,边疆是心灵的牧场,有着别样的风景。来到这里,身心都可以像脱缰的小马一样,尽情撒欢。”
“幸福哥”的哈密畅想——三年半VS岁岁年年
三年半的援疆旅程,已经过半。哈密,在幸福哥的脸上,已经亲切的留下两个深深的吻!看着幸福哥两颊醒目的“高原红”,就知道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与付出……
王校长常常在和短期援教的老师们聊天:“我们的肩上,承担的是祖国人民的重托,边疆人民的期望,我们可不能辜负啊!虽然你们支教只有几个月,但是也要为这里留下点儿什么啊!”王校长不仅是向援疆老师们提出这些期望,而对自己,他也是这么要求的。三年半的时间,说来也不短,但是怎样让自己的工作在这不长的时间内足重?让自己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王校长时常思考,回望自己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效大些,再大些,希望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教育教学好些,再好些……翻开王校长的援疆工作笔记,密密麻麻的文字,圈圈点点的各种符号。王校长说:“这是我工作的备忘录!里面记录的都是我要完成的工作,凡是已经完成的,都用对勾画出。真希望当我援疆期满,离开的时候,这个本子上都是对号,当我向党和人民交付答卷的时候,因为这些对号,我能问心无愧!”
风和日丽,是哈密天气的常态。湛蓝的天幕上,洒下一片片温暖,笼罩着这个祖国边陲的东大门。遥望前方,天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在日光的笼罩下,反射出金色的光彩,耀眼夺目。在雪线上,雪莲无惧寒冷,无视强光,自顾自地,傲然绽放!那每一片绽开的花瓣,尽情的展示着完美的体态,自由的向上生长,盛放出生命最本真的美好与力量……在这个祖国边陲的花园里,如果说这份忘我的生长与绽放一定有什么神奇花匠的呵护,那么我想,这里一定有“幸福”在浇灌……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