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学生走出校门后把老师所教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而44中的以“以生为本”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真正得到全面而个性的发展,践行了“学生成长是我们的牵挂”的诺言,也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及追捧。
郑州市文明市民李春玲老师
扬师德: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
“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感情去感化学生,用人格去陶冶学生。”在44中采访时,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对学生的那份真诚的“大爱”。
担任班主任多年的周静老师时刻注重身教,“用人格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的她先做到;要求学生奉献爱心,她带头捐钱捐物;要学生积极劳动,她常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而她的“三心教育”,即“与后进生谈心--发现闪光点、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醒点”,更是让所教的学生都感受到了“爱的阳光”。
宿舍管理员张爱红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做细心关照。在住宿生眼里,张老师不仅是老师,也是给他们关爱的“母亲”、值得信赖的最知心的“朋友”。一个女生与弟弟相依为命,自卑而性格内向,张老师从生活、心理上帮她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自信心,两年后考上河南师范大学。该生送来一面锦旗:献给“给了我整个世界的张妈妈”。
“老师担当的永远是一份责任。而扬师德,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则是44中每位老师都坚持做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校长朱红军说,像张爱红、周静这样把所有的爱都给予学生的老师,在44中不胜枚举。
学生健美操队表演啦啦操
特长培养:为学生的发展铺就成功路
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周国平谈到教育时明确指出:教育是以幸福为最终目的。44中正是在“一切为了师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下,通过打造高效、优质、特色的教育活动,着眼于师生潜能的唤醒、开拓与提升。
于是,44中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合唱队、舞蹈队、武术队、健美操队,心理社团、广播站小记者、小主持人,摄影协会、书法协会、计算机兴趣小组、诗社等吸引了每届新生积极参与。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孤儿院,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等,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每年一度的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上学生的精彩表演,虽然只是“缩影”,但正是这些特色教育培养,造就了一批批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毕业生。
作为郑州市教育局批准的全市唯一一所举办播音主持、空乘特色班的学校,从2011年成立之初,便迅速进入快车道,优异的特色发展成绩,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郅广武校长说,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其未来铺就成功之路,这就是44中对每位学生的“责任”所在。
广告资讯: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