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1日电 (记者 宗晨亮)“新概念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系统研究开放”项目21日在沪通过专家组验收,意味着由中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拟态计算机技术成为现实,可能为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开辟新方向。
该科研项目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教授表示,基于普通结构的高性能计算机虽然运算速度惊人,但其实用效能不足10%,因为运算过程仅使用单一计算结构处理所有应用问题。
认识到这个不足后,邬江兴院士及其团队提出拟态计算新理论。拟态计算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东南亚海域的拟态章鱼,该章鱼为了适应环境可以模拟至少十五种动物。
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的联合支持下,经过6年的潜心研究,邬江兴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基于拟态计算的主动认知可重构体系结构,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拟态计算机的原理验证样机。
拟态计算机的最大特点是高效能。测试表明,针对特定运算任务的能效比可提升十几倍到数百倍。尽管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邬院士表示,拟态计算机距离投入应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
邬江兴院士认为:“基于拟态计算的体系结构是中国科学家原创的计算机结构,很可能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变革性技术,开创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新方向。”
此外,借助拟态计算机结构动态可变的思想,中国科学家还提出了拟态安全的新概念,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开辟实现自主可控战略的新途径。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