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梦腹地“郑”中起飞
2013年春天,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2013年4月3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委省政府对航空港区发展高度重视,今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继去年《中原经济区规划》之后,国家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决定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既是着眼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是基于河南发展航空港经济的优越条件和基础。
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到今天的航空港区,郑州“郑”能量正在领航中原,起航华夏!
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在海南博鳌举办的亚洲最高端政经论坛上也说,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航空运输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的“第五冲击波”,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动力。利用航空运输,推动航空偏好型产业集聚发展,进而培育航空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给“中原梦”插上“郑”能量翅膀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原经济区的升华。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可以形成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创新高地,带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有利于打造中原经济的“升级版”,带动河南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航空港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临国际机场,北距郑州市区20公里)就决定了它必然是围绕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发建设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作为郑州新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之一,也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成为“大枢纽”——航空货邮吞吐量达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拥有“大产业”——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建成“大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建成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现代化航空都市,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这样一个从立意之初的宏伟蓝图,到今天得到全国的关注,得到整个中国作为亚洲最重要经济引擎的中心定位,必然是世界的创举、中原的机遇。这是历史给“中原梦”插上的“郑”能量翅膀。
让航空港区“郑”能量照进现实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郑州官方数据显示,仅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航空港区供应土地27幅,其中居住用地12幅,占总面积的11%;商业金融用地10幅,占总面积的11%;工业用地10幅,占总面积的78%。其间,航空港区共计成交土地22幅,成交面积1319739㎡。以此来看,航空港区随着富士康产业群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以及政策的指向,未来商用和居住用地势必会有迅猛的增长势头。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中国内地首个被国务院批准的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凭借航空、海关、保税等诸多优势,将给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带来更多机遇,未来十年更是使得这种热度持续升温。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原梦”的翅膀,正是有着中原人民的参与和实现,有着城市建设者们的不断参与和建设,才能让“郑”能量照进现实,“中原梦”才能“郑”式起航。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