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区兴业的经济快车
——关注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述评(上)
□本报记者陈学桦董娉
从东经116度、北纬40度交会处一路向西,可见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
目光南移,放眼望去,全线贯通的京广高铁线上,时速超过300公里的列车将穿华北平原、跨黄河长江、越洞庭南岭,直抵珠三角。
万里长城挺起的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脊梁,京广高铁连接起的是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这条正在快速隆起的经济宽带上,1.79亿中原人将与全国一道奔向全面小康。
布区域联动之局
12月26日上午9时,北京西站,京广高铁全线贯通的首发车G801次列车将鸣笛启动。半个小时后,广州南站G72北上之旅也将正式开始。
同样在上午9时,郑州东站G90次列车驶出站台,将于两个半小时后到达北京西站。
“最快不到6个小时,高铁就将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武汉城市群、长株潭、珠三角等重要经济区一线串起,形成一条蔓延2000多公里的经济宽带,这将大大密切各经济区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说。
在高铁塑造的经济宽带上,区域联动发展已初见成效。
三门峡市与渭南市相距200多公里,走高速公路需要两个小时。郑西高铁开通后,两地时空距离缩短至46分钟。“三门峡果品加工企业2011年已在渭南设厂,我们的企业也开始在三门峡投资。”渭南市商务局负责人说。
信阳激蓝OLED项目总经理孙润光说:“此前制约公司发展的产业配套问题已经有效缓解。高铁开通后,抬腿就到武汉。武汉有的,信阳也有了。”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青认为,中原经济区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连接、互动作用,通过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高铁的建设,可以促进全国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区域联动发展,因高铁而变得更加顺畅、便捷。
顺产业转移之势
交通是经济发展和要素配置的纽带和桥梁。100多年前,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提出,工业产业集聚的第一要素是运输成本。
韦伯的观点已经得到印证。
高铁开通运营后,以郴州、衡阳为代表的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000多个;高铁开通一年内,武汉引进内资700多亿元,珠三角地区占1/3左右。
“截至11月底,驻马店市有近20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合同总投资超1000亿元。”该市商务局局长于明标说,因为高铁,曾经“边缘化”的驻马店成为投资的热土。
河南工业大学的姚文进注意到,河南境内几乎所有高铁站点附近都规划了功能不同的新区。“因为他们都知道高铁在集聚产业、盘活沿线经济方面的超强能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解释说,高铁可以将铁路运输与公路、水路、航空运输衔接起来,实现无缝连接。这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将产业链集聚在一起,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
陈耀特别看好高铁带来的利好:“随着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河南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内陆开放高地,这将对中原经济区的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聚城市向心之力
京广高铁一线串起的不仅是五大经济区,还有首都北京和五大省会城市。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赵春雷表示,高铁将使沿线各城市的定位和布局重新评估,城市吸附效应和资源争夺也会加剧,并出现两个极端:集聚和扩散。
面对挑战,郑州何去何从?
《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区域9城市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肩负重任,郑州别无选择。
京广高铁线上的城市间竞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珠三角城市群、长株潭、武汉城市群以及环渤海城市群都是“集团作战”。
通过加快完善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实现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区域9城市融合发展,可以大大提升增强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12月14日,《进一步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框架协议》签署。为中原城市群打造超强“内核”,增强其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郑汴融城进一步提速。
这力量还在集聚。郑州至徐州高铁项目明天破土动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说,近年来郑州通过铁路发展轴的延伸,密切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联系,打开了向西部内陆地区的通道,强化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核心纽带作用。
“沿着这些轨道,人才集合、产业集聚、技术集群、资金集中,势必强化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集聚吸纳能力,并最终构建中原城市群、北部城市密集区、豫东皖北城市密集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原城市群。”魏后凯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