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热点新闻 >

中原来了“新麦客” 记者体验麦客的二十四小时(2)

2012-06-07 21:0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夜幕落下,收割机还在麦田里作业。

  老葛父子俩:一天在收割机里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外,擦落满屑末的车玻璃就算是休息了

  □首席记者周斌实习生李梦龙文图

  时间:6月5日21时23分到次日凌晨6时

  地点:开封市北郊乡柳池附近

  麦客:葛建秋、葛天贵父子俩,山东泰安人

  【场景】夜幕下,饱满的麦粒倾泻而下……

  开封北郊的柳池是城市的“大水缸”,初夏夜,浸着水汽的凉风拨弄着田间饱满的麦穗,把白天憋在麦客心中的闷热一丝丝地释放出来。

  “歇透了,该干活了!”麦客老葛冲着蜷在收割机前麦秸堆里的儿子喊道。这时是6月5日晚上9点23分,夜幕笼罩的旷野里,一片麦地被收割机的前灯照得通明,隆隆轰鸣声打破了静谧。

  这片麦田有40多亩,被分成大小不一的十几块。驾驶室里,老葛的儿子转动方向盘、换挡、踩油门,低着头的麦穗跳动着,和秸秆一起被卷

  入收割机里。漫天的屑末,从收割机后面被高高地扬起,洒落回麦田里。

  老葛和他雇来的一个老乡分别在收割机前后,提着手电筒,对驾驶室里的司机挥舞着手臂,指挥着收割机前进和转弯的方向。不到半个小时,一块一亩多的麦田就已经收割完毕。

  “这一仓麦粒有一千七八百斤。”老葛的儿子打开车门,招呼地头的村民来装小麦。他按下按钮,饱满的麦粒立刻倾泻而下,村民们赶忙用袋子装着麦粒,一袋装满后,旁边的村民乐呵呵地换另一个袋子。

  收割时扬起的秸秆屑已经盖住了驾驶室整块玻璃,借着收割机明亮的大灯,老葛的儿子站在收割机的前盖上,用毛巾大力地擦着驾驶室外的玻璃。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外,擦玻璃就算是休息了。

  【人物】13年来,从南到北到处跑的父子麦客

  老葛名叫葛建秋,个不高,略微驼背,虽然已经55岁,不过行动麻利,嗓门也很大,做“麦客”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儿子葛天贵,今年33岁。父子两个是山东泰安东平县泉源乡人。

  1999年夏天,老葛第一次看到村里有收割机收麦,一会儿工夫就收完了,他和刚毕业的儿子就想有一台自己的收割机。“当时买收割机,国家还不给补贴,各处借钱买了一台。”

  老葛村里的地不多,很快就能收完,后来儿子就开始外出联系收麦。“一开始老伴非要跟着,说在外面给我们做饭。我不放心,从南到北到处跑,而且吃没法吃,住没法住,我不想叫她受这份苦。”

  常年开收割机,十几年下来,老葛眼睛已经花了。“干这一行的没几年眼就得花。秸秆屑蒙到玻璃上厚厚一层,坐在驾驶室里时间长了,啥都看不清。”望着远处在收割机里工作的儿子,老葛说:“幸亏俺儿能干,还年轻,以后家里9口人都靠他了。”

  【心情】虽然苦累,仍盼着能多揽点儿活

  老葛的收割机一亩地收50块钱,他和儿子出来割麦已经六七天了,一共割了300多亩地。“今年挣的钱估计也就是够本,农闲了还得叫俺儿子出去打工。”老葛言语中有些沮丧。

  凌晨3点多,葛天贵开着收割机割完了最后一块麦地。他接过父亲递给他的毛巾,擦着脸上大把的汗,有气无力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明天还有活,俺得休息了。”老葛说,儿子在收割机里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一天下来累得话都懒得说。

  收割机停了下来,把安静还给麦田和夜空。老葛父子在收割机的麦仓里胡乱铺了褥子,在弥漫的麦香和断续的蛙鸣里,很快睡去。黎明,雾气笼罩的田间飘落了一阵雨,打在他们的脸上,父子俩浑然不觉,睡得正香。不知道,这个雨天是否会给他们收麦添上麻烦。


广告资讯: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