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校园广角 >

[金水] 解读《翰林赋》,传承文一文脉

2017-04-13 21:09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现场激情热烈

生动有趣的解读

结束后的讨论

    “伏羲创《易》,肇始人文;先圣兴教,铸造民魂。昔焕章高瞻,成文一百岁之隆誉;今当轴远瞩,扬文一而就翰林之卓声 ……”。4月12日下午,文化路第一小学翰林校区的学术中心,进行着一场特殊的学习。由全体教职员工和部分家长代表参加的《翰林赋》解读正在如期举行。

     学校赋,是展示学校文化,传播办学理念,传承学校人文精神,提升学校品牌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27年,由冯玉祥将军废庙立校而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6年8月,翰林校区依托文化路一小办学,同时也继承了文一90年的文化传统。《翰林赋》的创作从初稿到最后定稿,历经两个多月,很多教师参与其中,经过反复诵读、研讨,多次提出修改意见,数易其稿。

    《翰林赋》由河南教育学院教授、学院学报主编范富安撰写。全文268字,藻饰不俗,用典规范,全面展示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范教授特别指出《翰林赋》中“承续中原文脉,化人臻乎至善;广大民族传统,崇尚依于德仁。”正是对文化路第一小学“以文化人,知行合一”办学宗旨的刻画,并且对学校“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给予了高度赞扬。

    范教授的解读化繁为简,语言朴实而风趣,使深奥的赋变得通俗易懂、意蕴深远。解读完毕,范教授又声情并茂地现场朗读《翰林赋》,入情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活动临近结束时,副校长冯淑英指出:《翰林赋》承续了文一90年厚重的办学历史,也寄托着对翰林校区美好未来的憧憬,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期望,它将会被孩子们一代一代的传唱下去,成为学校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赏文一雅韵,厚德载于竹帛;冀翰林雄图,徙鲲鹏于北溟”。厚重的文一孕育出了无以计数的栋梁之材,期待翰林的明天能够成为扶摇直上九千里的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