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超 盛燊/报道 )10月19日下午3:30,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第四期笃行讲堂在学校乐之厅顺利开展。本次讲座也是2011年学术节系列讲座,生物学院特邀国家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斌教授主讲。学院副院长王雪峰、韩曜平、顾志良、钱丹出席讲座。前来聆听讲座的还有生物学院其他专业老师以及众多学院同学。
王斌教授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科研工作40多年,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水稻、小麦的温敏核不育基因,玉米抗青枯病基因等17个新基因的命名、分子标记和染色体定位。承担并完成过多项863,973,国家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植物种种质分子鉴定研究,玉米自交系、水稻、紫菜等植物的种种质分子鉴定研究,并建立了水稻、玉米、紫菜的数码DNA指纹图谱,使DNA指纹分析实现了计算机化。大大提高了DNA指纹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发表论文60多篇,并获得众多国家、省、中科院等科技进步奖。
此次讲座王教授主要向同学们展开《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研究》的一系列介绍。讲座从水稻研究的历史展开,真实列举了水稻研究历年来的各项成果,点明了研究杂交水稻比小麦的产量更可观,更能切实改善群众吃饭问题。讲座以PPT的形式展示了第一至第四期的我国的超级水稻任务,让在座听众感受到了水稻研究的巨大成果。讲座主要深入探究了专业领域的地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tms5的遗传特性,染色体初步定位、精确定位、物理定位,野生型基因的分于克隆等一系列尖端的科技文化。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及广泛性。
讲座接近尾声,王斌教授也接受了在场老师及学生的提问。生物学院同学就当前热门的考研等问题向教授做了请教,王教授也对此问题做了耐心贴切的回答,并以关切的口吻提醒在座的大学生们要乐于实践,发扬吃苦耐劳的的精神完成学业。最后,生物学院同学表示,这次讲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科教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对从事科教的研究人员充满敬意。发展水稻研究工作,能切实改善民生问题。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