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12市2008届学业考试生物学科考试说明 文章来自:lnjzedu.gov.cn 时间:2007-05-14根据锦州市教育局《2007年锦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通知》(锦教办[2007)32号)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及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制定2008届毕业生生物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为《课标》所规定的课程。对10个一级主题的具体考查内容作如下简要说明: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方法、意义和过程。结合探究实验及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的事实、现象等,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有适当的开放性,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的意义,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结合实验考查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以及使用技能。
不列入考查的内容: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3.生物与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用生态知识和观点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有利举措及其意义。
不单纯考查生态系统、生物圈概念的记忆。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种子萌发的条件;开花和结果的过程;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
不列入考查的内容:种子萌发的过程;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体验栽培一种常见植物的过程。不单纯考查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概念的记忆。
5.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品安全;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途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不列入考查的内容:设计食谱;探究食物的热价;其他排泄途径;眼、耳的结构。不单纯考查人体器官的组成、具体结构的名称。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不列入考查的内容:动物的运动。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精过程;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植物的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遗传物质DNA与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正确解释人的性别决定,优生优育的原理及意义,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判断,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不列入考查的内容: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不单纯考查遗传、变异的定义。
8.生物的多样性 尝试对常见生物进行分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和细菌、真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命起源的过程;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基本观点。
9.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不列入考查的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保健;酗酒、吸烟和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用药常识。
不列入考查的内容:传染病和免疫;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急救的方法,药物的具体名称和作用。
二、命题要求
命题必须以锦州市教育局有关文件为指导,符合文件中提出的命题原则和要求,以生物学科《课标》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
1.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能力情况;重视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考查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试题要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初中阶段在生物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准确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试题设计要情境化,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基础性、整体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试卷的结构、题型及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
1.试卷题型构成:选择题(单项选择四选一)20%,填空题(含填表格和连线)20%,识图题20%,分析说明题和实验题共40%。整套试题中,实验性试题(含科学探究)不少于30%。
2.整套试题难度:易、中、难比例大致为7:2:1。
3.试卷满分100分。
四、参考题例
例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下列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考查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
例2.人的下列哪项活动有激素调节参与( )
A.成年人的排尿活动
B.运动员竭尽全力跳起扣篮
C.一个蚊子突然飞来叮咬皮肤,你马上挥手拍打
D.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时,呼吸加快
(考查神经系统调节与激素调节的知识)
例3.下列曲线中,哪项正确表示了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
(考查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同时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例4.人们为了健康都注意购买绿色食品,下列哪个图案是绿色食品标志( )
(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社会热点问题)
例5.下列哪组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
A.鲫鱼与鲍鱼 B.娃娃鱼与鲤鱼 C.鳄鱼与章鱼 D.带鱼与鱿鱼
(考查动物分类基本知识,同时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例6.填空题:
(1)生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动物的呼吸器官:鱼__________,青蛙__________,家鸽__________,兔__________。
(3)烘烤小麦种子的实验证明种子中含有__________。小麦的种子中有__________片子叶。
(4)保护我国珍稀的动、植物要从每个人做起。请你用一句话说明你认为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
(第1小题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第2、3小题考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最后一空为开放性试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1)多莉羊是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而只以含有甲羊乳腺细胞核的体细胞培育而成,这种生物技术叫做__________。
(2)多莉羊外形长相应该与__________(选择“甲、乙、丙”)羊几乎完全一样,这说明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中。
(3)请说出这种绵羊培育成功的生物学意义。
(考查细胞的的基本结构及功能、遗传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关注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如果是体循环,A里流的是__________血,B里流的是__________血;如果是肺循环,流动脉血的是__________,B里的血液流回到心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C位于肺部,血液流经C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多,__________减少;如果C位于头部,血液流经C后,血液中__________气体增多,这种气体是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里产生的;如果C位于小肠,血液流经C__________后,除了气体发生变化外,血液中__________增多。 (考查血液循环途径及气体交换等知识,同时考查识图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例9.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发展模式:先在一个地区繁衍,再进行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和盲目耕种,造成了连锁的水土流失、水灾、旱灾、沙漠化、气候异常等灾难性的后果。人们不得不迁移他乡去寻找新的乐土,为此甚至导致战争。如果文明的人类希望比恐龙的寿命更长一些,那么就必须更好地管理全球生态系统,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负责,否则必将大祸临头。今天的人类已经从工业文明时代走进了“环境文明”的新时代,人们要营造承载60亿人口的现代方舟,就必须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①人类的哪些活动能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你所知道的“灾难性后果”有哪些?请列出二至三例。
②既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生物圈又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为什么还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③请你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提一条警示语。
(通过给出具体资料,考查人与生物圈知识;考查处理信息、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关注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2)研究显示,蚊子传播的疾病可达80多种。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在夏天适宜的环境里,雌蚊将卵产在水中,一两天后训孵化成幼虫,叫孑孓。孑孓经过四次蜕皮后变成蛹,蛹继续在水中生活两三天,即可羽化成蚊。蚊完成一代发育大约只要10~12天,一年就可繁殖七、八代!
①从上述材料可知,蚊子的一生活动可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环境。
②蚊的发育需经过哪些阶段?
③如果不使用任何杀虫剂,采用什么方法可以简捷、有效地控制人们居住地周围蚊子的数量?
(考查昆虫分布、生殖与发育等知识;考查分析问题、解决生活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1)自然界中,正常情况下图中应该存在__________条食物链。
(2)自然界中不应该存在哪条食物链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生产者是__________。
(4)此图食物链所处的生态系统为(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5)图中人类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6)请将图中生物进行简单分类或写出它们所属的类群。
(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分类等知识,考查识图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重组,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来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例11.某小组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他们用正常的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