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江苏省高考政策变化大追踪 10多年间至少4种高考模式(5)

2014-09-04 12:50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相关链接】 高考改革:需要破冰,更需要各方转变观念

  不久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完成了《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课题。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包括来自苏南、苏北、苏中15所学校的高考生,以及已经参加过高考的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

  调查发现,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的诸多亮点在实施中未能充分体现。

  首先,学生选科过于功利。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科目,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以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但实施中却偏离了初衷,功利导向,使得学生并未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兴趣选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高考改革的预期目标未能顺利得以实现。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成了“花架子”。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是期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中,学校、教师、学生都将高考方案中刚性指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偏软的指标则尽可能忽略,出现狠抓语数外统考科目,而忽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9.5%的学生和77.5%的老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公正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83.3%的学生和96.9%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作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也没真正起到作用。

  再次,高中学校纷纷感慨“忽然不会教书了”。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旨在通过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全方位考虑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统考只考语数外,并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导致中学教学更为重视语数外,在语数外上分配更多的时间和师资,以追求上线率。在访谈中,有些地理、生物、化学老师反映,学业水平测试前两个月超负荷工作,一旦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则陷入休假状态。

  最后,高校不知“如何选拔人才”。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等级计分带来的困难,许多高校招生教师认为,物理、化学等成绩以等级来测量比较模糊,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二是录取中未能真正做到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录取。高考改革方案中,以统考科目的成绩划定投档线,同时依据不同高校对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等级要求进行录取,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仅仅作为资格线,未能真正为高校的录取提供依据和参照,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因此,录取还是以一次高考成绩为主。

  调研者——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陆丽云和地理科学学院赵媛认为,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社会公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考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才能确保高考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