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变化体现在高中学校教学和高考选拔方式上。选修测试科目两门的选择权在于学生,因此文理科生均有四种选择组合,也就是说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班”、“理科班”又被细化成为“物理化学班”、“物理地理班”、“历史政治班”、“历史生物班”等10种组合。由于在不少高中选择某些组合的学生人数过少,他们往往会被教师动员调整到其他班级。基于同样的原因,不同高校在招生时往往会看招生专业和学生选修科目是否匹配。
第三个变化是,由于高招时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仅看等地,学生面临的学科压力被迁移到语数外三门学科上。虽然高招时高校对学生选修科目的等级有要求,但由于不要求具体的分数,优秀学生获得A+或A并非太难,即使是偏科学生也早已回避了弱势学科,高招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还是语数外三科。在南京市玄武区高中教研员程云看来,这多少影响了高考公平,因为通常来说城市孩子在语文和英语上,比农村孩子多点优势。
第四个变化同样和语数外地位的提升有关。江苏省内不少师生认为,这种“偏文轻理”的高考制度还造成了近年来高考“阴盛阳衰”。一名高考“过来人”表示,不少女生因为语文、英语占尽优势;但很多女生不喜欢物理、化学,不喜欢理工科,却偏偏占据优质的教学资源。而无法在文科科目上与女生竞争,很多理工科有优势的男生只能拼死准备数理化竞赛,准备自主招生考试,由此分散了正常的学习精力,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很多物理化学好的学生,最终高考的考试成绩只能在本一线附近徘徊。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