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您”外 是否还欠一声“对不起”
近日有江苏当地媒体报道,徐州郑集镇付沃村85岁的老人金赵氏,被自己的三儿子以“婆媳关系难容”为由拒之门外,只能蜗居在村里的垃圾池中,50米外,就是三儿子家的两层小楼。法官先后18次协调无果。
5月5日, “母亲节”的前一周,法官拉着老人三儿子陪自己坐在垃圾池中:“你什么时候想通,咱们什么时候离开”,这才“逼迫”他把自己的母亲接进家门。尽管如此,老人也只是被安置在一间四面透风的仓库。
这一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为老人的悲惨境遇而唏嘘,为老人孩子的不孝所愤慨,更为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信条的失落而悲哀。
在社交网络上,“母亲节”的话题,连日来亦逐步升温。国人感恩母亲昔日无微不至的照顾,诉说对妈妈的眷恋与依靠。然而,在“我爱您”和“感谢您”之外,“对不起”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无论是“小时候不懂事常常惹您生气”,还是“每天闲得发慌却不知给您打个电话”,亦或是“不仅体会不到您的苦心却动不动顶嘴”。当孩子大声呼喊出内心对母亲的歉疚。这些声音在虚拟空间中穿梭荡漾,其蕴含的感情却如此真切。
蓦然回首,在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中,似乎总少不了与母亲争执闹别扭。长大之后,无论我们多么出色,在母亲眼中,却仍是那个需要自己操心、记挂的孩子。对于母亲的一腔感情,子女偶尔不能回应,乃至生出误解,便化作了向妈妈的“投枪”。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