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解与沟通回应妈妈的“过度关怀”
在每个母亲心中,“孩子”永远是那片最柔软的自留地。面对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再刺耳的话语,似乎都能为母亲的宽容所化解,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她们暗自流下了多少眼泪。
一份调查显示,“你别管我”是最令老人伤心的话。“听到这话,像刀子剜心一样”,一位退休母亲受访时表示,“我们虽然老了,帮不上孩子什么忙了,可这心就是放不下。”尽管自己的关心有时让女儿“急眼”,这位母亲依旧表示,“养儿方知父母恩”,期望女儿将来有孩子了,能理解做母亲的心情。
上述调查称,在“你别管我”之后,“我很忙,没有时间”、“你老了”和“别说了,没用”都是会让父母听后黯自神伤的“匕首”。
有网友直言,我们把耐心和宽容都给了旁人,却忘记了最亲的人更需要它。除了呼吁对母亲多一份理解与耐心之外,人们也在从不同的角度反思,面对亲人稍显“过度”的关心,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作为家中唯一的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独苗”,刘谦表示,不能因为在北京工作了几年,就自认为见多识广,觉得老家父母的观念和做事方法“落伍”。“父母的很多生活经验和人生见地,用当下的标准衡量,依旧分量十足,可以给做子女的提供很好的借鉴”,他说。
一道“算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曾流行网络,据统计,从考上大学离家,接着毕业参加工作,再到结婚有了小家,最后父母老去,这期间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加起来总共只有两年。
其实,母亲的“放不下心”和“过度关怀”,正折射出她们自身的情感诉求。作为母亲,早已习惯把孩子当作自己生活的中心,孩子离家“自立门户”留下巨大的空虚与寂寞,令她们无所适从。长久以来,人们习惯将母亲作为依靠和后盾,熟不知自己早已成为了母亲的精神支柱。
专家指出,对于大多数人到中年的母亲来说,她们对身边物质的关注在降低,儿女的感恩、体贴、沟通对她们来说,往往是最重要的抚慰,这比给她们买保健品、吃的穿的,更能让她们觉得温暖、贴心。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