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哪些利益从院士称号上剥离出去?调查中,74.3%的受访者首选“巨大的行政权力”,其次是“相当于副部级的待遇”(57.8%),第三是“安家费等各种名目的巨额奖金”(50.2%)。其他还有:“各种兼职机会”(48.7%),“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决定权”(46.9%),“对课题、职称的裁判权”(44.9%),“地方发放的院士津贴”(39.9%),“国家规定的院士津贴”(31.5%)等。仅1.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剥离利益。
对于院士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直言,应当打破院士评选垄断、封闭的状态,使得院士评选更加开放。“如果出现学术不端,应随时终止院士资格,进入‘黑名单’。院士应当严格自律,业界学者、公众都可以对院士进行监督举报。”
“当院士们能够自律自省的时候,改革目标实现就为期不远了”
院士制度改革的阻力有哪些?调查中,46.7%的受访者认为阻力来自部分院士被单位甚至一个地方的利益捆绑,30.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院士不愿放弃既得利益,21.4%的受访者指出是因为国家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院士制度改革的阻力,来自原来制度所培育的利益集团。比如一些院士以及他们所在的学校、机构会不高兴。” 刘俊海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很多院士们实际上是高风亮节的,他们也在主张改革。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章开沅这种勇于放弃既得利益的精神值得鼓励。”王晓阳表示,如今有的院士看清了制度本身的问题,也算是既得利益者的觉醒,能够更加透彻反思整个制度的设计。
调查中,85.6%的受访者期待院士们做出表率,放弃既得利益推动制度变革。89.0%的受访者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勇于放弃既得利益的精神。
王洪才说,改革需要从院士自身做起。院士们要明白什么事不能做,什么利益不能要,不能被外界吹着捧着就头脑发昏。“院士们要让人感觉到是值得敬仰的,能引导社会风气的。当院士们能够自律自省的时候,改革目标实现就为期不远了。”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