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传统概念
学霸不是“书呆子”
学霸,首先要学习能力超强。当然,这只是入门级水准。
只有学习好,免不了沦落为“学习狂人”,类似传统概念中对学霸的理解:“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的人”。这样的人在现在的校园里有时候不是受尊敬而是被怜悯的对象,会被更多屌丝嘲讽“生命意义何在”?
在长沙一所名校就读高三的陈敏同学(化名)就向记者准确地描述了这类人群的特征:“一般没有其他课余爱好,在教室里呆的时间最长,对分数十分看重,是高考前老师做心理辅导的重点人群。”
要从这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新学霸”,还得靠更多超出一般的才能以及展示出来的可以挑战任何领域的游刃有余。
每一年的中学校园都会流传几个“大神”级的人物,比如去年被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录取的长郡中学美国AP课程中心卢霄。这所纽约大学开设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分校,2010年开始招生,每年全球仅招收150人,在校生90%为国际生。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因为每年低于1%的录取率,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申请进入的院校之一。这个学霸的成绩首先是这样的:托福114分(满分是120分),AP六大科目全满分。但仅这样,成不了偶像和“大神”。
时光倒退两三年,在长沙贺龙体育馆前广场,常常有一群玩轮滑花式绕桩的少年,其中一个就是卢霄。轮滑是卢霄最喜爱的运动,他曾获得2009年全国锦标赛银牌、铜牌,2010年国际比赛中获第五名。猜度自己为什么会被录取,卢霄的回答完全诠释了中国“新学霸”给海外带来的观念冲击:“也许是因为我看上去并不像典型的亚洲学生,比较活跃,跳街舞、玩轮滑。”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