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变“双轨”从“纸上”到落地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4-03-29 14:56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职教生就业率超95%,平均工资却偏低;大学“万金油”专业挤破头,职教学校“低人一头”……多年来,职业教育面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窘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包括“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在内的改革措施。

  让阳光照进现实,“技能成才”还需迈过几道坎?

  技能型高考破冰,职教“二流教育”局面能否改变?

  “对于擅长动手的孩子,一张卷子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显然不公。”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直指现行高考制度弊端。

  高职教育的窘境可见一斑:高考录取顺序排在最后,被称为“三本”落榜生的“收容所”,生源、师资、科研经费垫底,差距越拉越大。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不容小觑:20年里,中国成人的受教育年限只增长了2.7年,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教育缺口至少三四年。

  这种“根子上”的不公平有望被打破。鲁昕介绍,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一种是学术型人才高考。

  “高考模式分开后,原本的‘上下通道’变为‘左右通道’,从制度设计上扭转了职教‘低人一等’的局面。”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但一些教育业内人士看来,让职业教育“直起身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说,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硕士、博士。在我国,学生一旦上了职校,绝大多数只能读到中专、大专,职业教育成了“断头”路。要解除考生后顾之忧,应进一步畅通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本科、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通道。

  “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打破学历导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还需要在政策、资金、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向职教倾斜,让“一分为二”的高考模式“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