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减少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一年多考等多项改革新举措。
怎样的高考,才能不负“十年寒窗”?高考怎么考,才能保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实现多元评价?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引入“第三方”组织社会化考试
从2016年开始,北京高考英语科目分值下降,将实行一年两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记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高考语文和英语‘一增一减’,说明要更加注重国文教育,对英语降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不能要求每个中国人都像学母语一样学习它。我们更应该注重国学教育和传承,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化,树立民族自信。”
英语社会化考试由谁来组织,才能确保公平和权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说,由于一直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考,我国没有发展起如美国SAT学习能力测试这样的社会化考试机构,因此一旦全国推开英语社会化考试,承接如此庞大的考试组织工作有可能“应接不暇”。
“可选择一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社会机构,既相对独立又有公众信任的资质和品牌,这还有赖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贺优琳建议说。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