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希望进大学 学习生活双受挫
平心而论,我在高中阶段的成绩算是中等偏上,高考的结果从分数上看,也算不错。可是进入大学以后,抛开生活上的转变不谈,学习上也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就从我学习的数学专业来说,当我看到满眼陌生难懂的公式和定理时,才明白师哥师姐们说的有道理:这才是数学,以前学的只能叫算术。不光是学习的内容上,大学和高中的难度跨越很大,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上,两个阶段也是截然不同的。以前我们每学一节新知识,通常会有几天时间供我们理解消化,同时会配以大量的练习题,让我们一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就自然想到运用这一节的知识来解答。可现在不同,不再是一个定理学好几天,而是一天学好几个定理。这样一来,能把学到的东西都弄懂已经很困难,更别说灵活运用。老实说,在期末复习时,我甚至遇到了面对一道稍难的题目,即使是各条定理摆在眼前,也不知要用哪一个的窘境。而我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情况不光我一个人有过,我大学同专业的同学、以及高中的同学现在学习其他专业的,都有遇到。可见这是刚刚离开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还有刚才提到的,生活上的转变。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走读,没有过住校经历。我也问了许多跟我经历相同的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往往都觉得手忙脚乱,自理能力很差。常常是为了吃饭、洗衣服这样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伤透脑筋,更别说再合理地安排时间来学习。按道理,对于一个已经成年的人来说,这不应该是问题,但在高中时期,家长们会说,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生活上的事有我们来操心。顶着高考的压力,我们也会理所应当地觉得到饭点了就该吃饭,并且有饭做好了,衣服脏了就直接脱下来换一件干净的,并且脏的也有人来洗。可是到了大学,这些理所应当的事都要自己来做了,可学习也一样要继续,所以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我想,这不是大学在有意刁难我们,可能是我们进入大学后,自身不够努力,但高中、高考给我们形成的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也一定是很重要的原因。
高考虽"狠"不能缺 不断改善最要紧
就中国的现状来看,高考制度,是一个人人都知道有弊端、但人人都想不出更好方法来替代的事。一批批学生,努力三年甚至四年,拼命刷题,各地历年的高考题做了一遍又一遍,经历一次次的月考、模考,但这一切都不算数,最终的命运,要由最后那几张高考试卷来决定。谁都明白这充满了偶然,变数很大,甚至跟运气有很大的关系。在紧张的备考阶段,我们总会安慰地想,努力完这一阵子,到了大学就一切都好了。可是对于这样度过高中的我们来说,大学真的就"好了"吗?最近一段时间,接连出台了不少关于高考改革的新制度,这都是教育体制在一步步迈向成熟的标志。但我想无论如何,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标,都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变得更自然,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进而适应社会。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