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2014年两会教育议题新期待

2014-03-04 10:31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谈起两会,有朋友告诉我,今年两会的教育提案,比较难写,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近四年来,大家关注的教育问题,都已有回应,包括教育投入在2012年达GDP的4%,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取消行政审批,重点学科审批也取消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政府部门已经下发规范免试就近入学的意见,要求2016年做到小学100%就近免试入学;高考制度改革,教育部已表态今年上半年出台方案,此前北京已经颁布2016后的高考改革方案;异地高考,30个省市已公布具体方案或意见,从去年起,已有部分省市实施;等等。还有什么好提议的呢?

  客观而言,教育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凝聚着代表委员的不懈努力,有代表委员就连续多年提增加教育投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改革高考制度的议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还远远不够,政府出台的政策,究竟落实情况如何?这些政策,能否根本解决问题?作为教育民生政策,该不该就由政府部门单方面决策?等等,是需要代表委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的。

  我国已经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有不少条款并没有落实,有法不依,这需要代表履行质询、监督的职责,追究不落实的责任,但遗憾的是,近年来的两会上,问责的场面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是,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办重点校、重点班,按理,如果各地存在重点校、重点班,代表应该依法追究政府部门的责任,可是大家所见的是,有代表提案要求取消重点校、重点班。试想,提案的最好结果,不是纳入立法吗?现有法律已经明确,可却还要代表提案,这是重复提案,需要代表们做的是依法追究责任,让法律真正管用。

  教育投入在2012年达GDP的4%,被认为是历史性突破,可是这是一个迟到整整13年才达到的目标,1993年颁布的国家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在1999年(上世纪末)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对此,代表委员应该追究政府部门没有落实的责任,可结果却是,财政拨款权力掌握在政府部门,没有任何人因教育投入被问责,导致教育欠债严重,教育不公平、不均衡问题与此密切相关。

  现在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但并不表明,教育投入这一问题就得到解决了。行政主导教育投入这一基本投入机制还没变,教育投入不到位、用财政权干预学校自主办学的问题就依旧存在。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由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拨款,另外,还要转变教育经费层层拨付的方式,防止拨款过程中的挤占、挪用,直接拨付到学校账号,以至教师、学生的账号。而建立新的拨款机制,这就需要代表委员的努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