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其中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场实质性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就高考制度改革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马抗美。
【要点摘录】
·高考制度改革将使教育目标发生根本性变化
·文理不分科需先改革和健全高考制度、高校招生制度
·高校自主招生应确立不唯分数选才的观念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是保证自主招生顺利进行的关键
·学分转换需慎重避免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加重
·高考制度改革对人才培养具有顶层设计的意义
高考制度改革将使教育目标发生根本性变化
记者:有观点指出《决定》启动的高考制度改革有可能成为一场实质性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您怎么看待这次改革?
马抗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效果一直不甚明显,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高考制度所起的指挥棒作用。多年来,它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内容和评价方式、影响着几代人的学习方式,致使整个学校教育以高考为中心,学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很多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教育内容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虽然就当前社会来说,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其存在的弊端也亟待改革。这次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使教育目标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促使学校和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和调整,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文理不分科需先改革和健全高考制度、高校招生制度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次《决定》中的文理不分科?
马抗美:中学生的学习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不分文理科,可以使中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有利于建立比较健全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实行的文理分科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上的偏差,比如理科生缺乏文学常识,导致人文精神欠缺。所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文理不分科无疑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但是文理不分科也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弊端,即高考压力本来就大,高中学生的精力也有限,取消文理分科,不可避免的会让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成倍增长。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在于此。所以,从人才培养的规律看,取消文理分科势在必行,但从操作层面看,则要先改革和健全高考制度、高校招生制度。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