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外语热母语冷 用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

2013-11-13 10:25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书店里《大学语文》相关书籍很少有人问津 记者 窦翊明 摄

  近日,一篇《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日志在人人网上热传。日志称,中国人民大学实施五年的必修课《大学汉语》将被取消。消息迅速引发热议。人民大学则称,该门课并非取消,而是从下学期起由必修转为选修,学分依然为2分。

  语文在大学校园被边缘化的同时,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大学生的表述水平。“我国约有8296万各种残障人士”,“硬件方便的更换更是方便之极”,“实现友好化的语音控制”……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教授张海霞手里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稿,写通顺了的没有几篇,她越看越生气,“这语文都怎么学的?!”

  于是,张海霞在网络论坛上疾呼:“救救语文教育,救救我们的中华文化”。

  现状 缺失的汉语学习氛围

  校园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不论是老师的要求,还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语文的学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 小学六年级的党子怡同学说:“我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几乎是排满的,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也被妈妈替我报的数学提高班占用。别说安排时间专门学习语文了,连想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正在上四年级的许宁是个乖孩子,可是他写的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请假条却让老师哭笑不得,内容如下:“亲爱的老师,我因感冒去看‘衣生’3KU,老师。”很明显“衣生”确实吓到了老师,“3KU”(THANK YOU)也让老师摸不着头脑。而经过多次纠正以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许宁的家长认为,当数学和英语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之后,语文学习一直都处于被忽略的尴尬境地。再加上现在网络语言活跃,汉语出现碎片化和不规范化。而“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又加剧了汉语表达日益粗鄙化。

  “下个月就要考英语六级了,我到现在还没开始复习,除了上课,空闲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参加各种社团的活动了,到时六级过不了,怎么办啊?”正在背单词的大二学生焦茜着急地说。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就当代教育的重点来看,小学自然是数学,中学侧重英语及数理化,大学生则把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视为学习的重中之重。而作为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语文,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