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教育更均衡
10月25日上午,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梅冲小学的“在线课堂”上,14名小学生正跟随10多公里外实验小学教师金明学唱“小鸡的一家”。金老师在电视的那头弹琴、演唱,孩子们在这头载歌载舞,梅冲小学教师李荣春则在一旁辅助教学,一会儿为孩子们递上话筒,一会儿为孩子们拿出打击乐器。
金明告诉记者:“以前的梅冲小学开不出音乐课,现在通过‘在线课堂’,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镇的音乐教学资源。”
“在线课堂”,正在安徽迅速推广。“以前家长争相把孩子送往中心小学,现在有了‘在线课堂’,很多家长乐于让孩子留下来了。”李荣春告诉记者。
看着今天的山西平遥岳壁三中,人们已想象不出它先前的落寞。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70%外流,在校学生仅170多人。
“现在学生回来了,老师们笑了,学校里有了生气,教室里有了书声。省级示范高中平遥一中录取人数从2009年以前的零增加到36人,还有61人被市级示范高中平遥二中录取。”岳壁三中校长张明星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晋中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提高质量等方式促进教育均衡、公平,特别是办好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话语坚定。
有学上,免费学,上好学,刻下的是两个字:公平。而教育公平,正是一个人感受社会的起点。
变革,使课堂更精彩
2013年6月底,众多媒体将目光投向陕西西安,中考中首次出现了综合素质考试科目,考试成绩的50%记入中考总成绩。
也是在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阐明了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和评价要求。新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教师摒弃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固有的‘分数’‘应试’‘填鸭’‘相同’关键词,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审美’‘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是当务之急。”有着20多年校长经历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唐盛昌心情迫切。
同样的教室,会有怎样的不同?
“老师讲得精彩,怎么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哪里出了问题?”正是追寻着这个问题,广东深圳新安中学教师吴泓走出了语文教育的新路。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也是真诚的阅读者,之后你们再提出问题。学问学问,是你们来问,最后还得你们自己来学。”开课之初,吴泓就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再单纯教书,在和学生的对话中也是一个受教者,那是学习者的喜悦。
在考试的日子里,北京崇文小学的体育馆成了游园大世界,灯谜悬挂、积木在地、奖品诱人,自己选择、自己取舍。一年级学生于静涵和妈妈相视而笑,击掌示意——“耶!”
“以这种形式进行一年级学生学业展,就是指导教师、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设宽松的支持性环境,而不是仅用分数作为衡量标准。‘乐考’就是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对学习生活、校园生活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动力。”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表示。
“如果说,过去10年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设计与思想发动,那么,新的课程改革将更多地仰赖于‘自下而上’的广大教师作为‘草根改革’的课堂创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说。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