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向着“融合”发展
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长黄鹏认为,从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对考试招生的改革。这是能让教育改革继续深化,让素质教育继续往前推进的重要保障。这次中高考改革将带动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同时,课程特色也会有一个更好的建设空间。
黄鹏表示,此轮改革隐含着另一层意思是,当前学校还在实行分科教学,但实际上现在的中学教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这种分课教学带来的影响是,学生对于学科的知识碎片化现象很严重,分别学习英语、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但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语文知识。因此,衡量语文教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要在语文之外去评价,不能困守住语文高考多少分。中学教学要走的路是在高考指挥棒之下在运行,但是学校层面所能做到的,是把学科教学的边界向外延展,不是困在某一个学科中,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打通,给学生的是一个完整的东西。
语文改革:
更关注语文的“正道”
这次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力度是近年来少见的,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母语地位。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认为,改革后语文学科的命题内容、考察的能力要求、分值和命题目的发生了改变。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已经凸显出来,同时也就提醒老师和学生关注语文学习的“正道”。
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正道呢?于树泉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外延极为开阔,生活有多宽,学语文的领域就有多宽。最重要的是打开视野,让学生去读书。他引用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话,“无论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还是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我觉得没有比培养阅读兴趣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事了。”同时,余秋雨先生也曾表示,“只有读书,才能摆脱平庸;只有读书,才能提高生命质量;只有读书,才能拓展生命时空。不读书,语文是永远学不好的。”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语文学科教学的应试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改革的核心不是在于分数、分值的变化,真正对以后的中学教学要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高考命题思路和方式的变化。因此,比起分值的变化,命题的方式要做重要的变革,这将更有意义。
在此次中高考改革方案中,强调了基本素养和基础知识以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包括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都有所涉及。如果真能把基础的素养体现出来,把解决问题实际的能力,能够在考题中以比较科学、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会对目前的中学教学方式更能产生变化。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