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教育界人士看全面深化改革:公平 让信心释放(2)

2013-11-11 09:55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变革,使课堂更精彩

  今年6月底,众多媒体将目光投向陕西西安,中考中首次出现了综合素质考试科目,考试成绩的50%记入中考总成绩。

  也是在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阐明了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和评价要求。新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教师摒弃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固有的‘分数’‘应试’‘填鸭’‘相同’关键词,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审美’‘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是当务之急。”有着20多年校长经历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唐盛昌心情迫切。

  同样的教室,会有怎样的不同?

  “老师讲得精彩,怎么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哪里出了问题?”正是追寻着这个问题,广东深圳新安中学教师吴泓走出了语文教育的新路。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也是真诚的阅读者,之后你们再提出问题。学问学问,是你们来问,最后还得你们自己来学。”开课之初,吴泓就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再单纯教书,在和学生的对话中也是一个受教者,那是学习者的喜悦。

  在考试的日子里,北京崇文小学的体育馆成了游园大世界,灯谜悬挂、积木在地、奖品诱人,自己选择、自己取舍。一年级学生于静涵和妈妈相视而笑,击掌示意——“耶!”

  “以这种形式进行一年级学生学业展,就是指导教师、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设宽松的支持性环境,而不是仅用分数作为衡量标准。‘乐考’就是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对学习生活、校园生活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动力。”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表示。

  “如果说,过去10年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设计与思想发动,那么,新的课程改革将更多地仰赖于‘自下而上’的广大教师作为‘草根改革’的课堂创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