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熊丙奇:高考公平问题根源在集中录取制度(4)

2013-11-04 15:2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教育部在2011年年底启动了校长公选试点,这被视为是教育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改革举措,但两年多过去,试点公选校长的学校只有区区几所,而且主导公选的还是行政委派的公选委员会,《纲要》提到的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根本没有涉及。以至于今年浙大新校长还没上任,网上就传出反对新校长上任的公开信。教育部也制订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各高校制定大学章程,可到目前为止,只有6所大学公布章程草案,而就是已公布草案的章程来看,并没有解决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问题。教育部还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委员会,可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对此没有积极性,要不不建立,要么建立之后,只是将其作为摆设和工具,并不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作用,于是家校矛盾冲突依据,学校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的事频频发生。

  由于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举措,多年积累的教育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严重,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一年难甚一年,到了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伴随大学生就业难的,则是“考研热”、“公考热”高烧不断。可以预见,如果没有治本的教改措施推进,中国教育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10年教改,一地鸡毛。但愿有关部门在总结时,不要再祭出10年前的“成功论调”,以推进了诸多貌似“改革”的改革,以及颁布了纲领性的教改《纲要》文件,作为教改的功绩。教改是否有突破,要看教育局面有否好转,这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是否提高?办学自主权是否增加?考生和家长的高考焦虑是否缓解?大学教授能否有教育和学术的话语权?我国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如何?在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递增,高考弃考人数每年达到200万人时,有关部门如果还宣称教改成功,那只是一厢情愿,这不但会让公众失去对教改的信心,也会加剧优秀人才的流失,出现严重的教育危机。

  熊丙奇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