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寒门的家长和孩子很难看到靠个人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整个国家就要为教育不公平的后果付出高昂代价。文章称,让弱势群体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善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是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的最好路径之一。这也正是“高校难觅农家子弟”现象牵动中央政府、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重要原因。
文章还列举最近网络上热议的两幅漫画。一幅题为《平等》。三个场外观众想看球,搬来了同样高的小箱子垫在脚下。左边的个儿高,整个球场一览无余;中间的女生高度刚好;可怜的是右边小朋友,站在小箱子上还是什么也看不到。另一幅题为《正义》,还是这三人,只是高个子脚下的箱子也垫到了小朋友脚下,于是,无论高矮,三个人都“刚刚好”看到了球赛。
这何尝不是农村孩子跃农门的一种写照?对教育起点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孩子来说,即使规则相同、竞争公平,也难以享受到幸福。要实现社会正义,需要通过制度的安排,弥补起点的不公。
政府正是那个“搬箱子的人”。这些年来,在推动教育公平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次,国家以行政的力量把重点大学的机会搬到那些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脚下,让“奋斗就有希望,努力就能改变”成为看得见的公平,这不仅是对社会正义的追求,更将由此确立一种社会价值和国家理念。
文章强调,提高重点高校农村孩子的比例,受惠的不仅是寒门子弟。中国农村卧虎藏龙,是最庞大却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人才宝库。当年许多从高校走出的农村孩子,如今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栋梁。如果重点高校将眼光更多地投向希望的田野,认识到农村孩子吃苦耐劳与城里孩子精通棋琴书画一样是“素质教育”,那么,高校的“农村招生倾斜政策”,就不会只是履行责任,而会成为更主动的发展选择。这将促使中国更加在源头上发力,从起点上改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竞争落差,从而达到教育公平目标,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