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尾声
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冬首次高考,有近600万应届和往届生参加,最终录取了27万多人。“万人挤独木桥”便滥觞于那时候。所在学校考生,大都铩羽而归,被录取的屈指可数;高七四届成绩较好,也只录取了2位。作为侥幸者之一,每每忆及当时,都要捎带自责: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当年勇”如不剪辑一二留给孩子,也是一种失责吧。于是,就这么想着,这么写下来。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符号和场景就这样抢上了滩:
唯一被打错年号的准考证(其他人的准考证都明确无误打着1977,我是1976)
第一个走出语文和文综考场的考生(数学和政治考试则是随大流,铃响交卷)
憨笑着啃馍馍的农民工……,
——这些记忆片段至今清晰如昨。以及在填报志愿之前,当决定报考文科,父亲拉下了铁青的脸,像法官面对罪犯。直至高考完和体检通知书下来前,父亲没再搭理我。当体检通知下来,尤其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西北大学的录取通知到手,父亲是最为高兴的,他老人家走到街上腰杆笔直,笑不拢嘴——“你爸爸最得意了”——后来邻居、朋友都如是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